亞曆山大羅維奇和瓦西裏注定要失望了,因為楚風絕不會生氣的。
各方勢力包括大漢的盟友在內都認為憑借安拉托利亞高原南緣的險峻地形,以塞爾柱輕騎兵超凡絕倫的機動力,至少能拖住漢軍半個月之久。
不過事實是,漢軍前後僅用了八天時間,就以詭計激怒塞爾柱人,使他們發動了飛蛾撲火式的自殺性進攻,最終擊潰了敵軍主力,比他們的預計提前一個星期殺奔科尼亞。
一個星期的時間,已經注定了大漢帝國的輝煌勝利,當然前提是不能現新的變數……
楚風乘坐的海上君王號在前往抵達安塔利亞的途中,意外遇到了熱那亞共和國的海軍艦隊——至少兩百艘軍艦從馬耳他方向駛來,全都懸掛著熱那亞的白底紅十字旗,這讓楚風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也許,那些船上滿載著雪白粉嫩的護士妹妹?
很快他就失望了,熱那亞人的船上隻有皮膚黝黑的意大利水手,他們像猴子一樣靈活的在桅杆上爬來爬去調整帆索,顯得訓練有素。
楚風用望遠鏡觀察著對手:熱那亞的主力軍艦有三層甲板,雙桅,前桅略高、略大,掛三麵大拉丁帆,後帆掛兩麵小三角帆,船帆用的是熱那亞或馬賽所產的硬質的棉或麻帆布。一般船身長度超過十丈,最大的船排水量估計在千噸級,船板采用了較為先進的平接法,從望遠鏡裏能夠清晰的看見接縫處黑糊糊的,大概是瀝青之類的填充物。
總體而言,熱那亞的造船技術和大漢相差並不太遠。
楚風對此並不驚訝,因為後世歐洲那些大名鼎鼎的列強們,十三世紀都還在打醬油呢:日不落帝國的先輩,長腿愛德華正忙著訓練即將在百年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威爾士長弓手,這個傳奇兵種會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將來還會在楚風曾經生活的那個年代裏無數部YY小說中出現,有人用它打滿洲建奴,有人用它射慕容鮮卑,還有人準備用它平定三國……楚風很好奇威爾士長弓下一次出場會不會是插得奧特曼滿頭長毛?
法王美男子腓力四世和安茹鬥,和教廷鬥,和聖殿騎士鬥,和猶太人鬥……這位老兄的座右銘一定是“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西班牙?它還沒出現呢,組成後世那個西班牙的兩個主要成員,卡斯蒂尼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一心一意要把摩爾人(入侵西班牙的北非伊斯蘭教徒)趕出伊比利亞半島,“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
葡萄牙,這個年代它倒是名符其實的,因為它的確在種葡萄園、曬葡萄幹、釀葡萄酒,全民埋頭猛玩開心農場,讚助大航海的恩裏克王子,還得等一百年才出生呢!
十三世紀末,地中海最強盛的勢力恰恰是不起眼的城邦共和國熱那亞,二十多年前他們曾經讚助米哈伊爾八世登上拜占庭的皇位,數年前他們又在海上擊敗了同為意大利城邦的競爭者比薩共和國,海上力量一躍超過了千年霸主拜占庭,地中海幾乎成為它的內湖,白底紅十字旗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博斯普魯斯海峽橫行無忌,名符其實的歐洲海上第一強國。
“最專貴的熱那亞共和國”,熱那亞迎來空前輝煌之際,給自己的國名冠上了目空一切的前綴詞。
盛名之下果然不虛,楚風所見的熱那亞艦隊船員訓練有素、造船技術先進、艦船彼此之間配合密切,隊形嚴整有序,而且兩百艘主力艦組成的龐大艦隊,也是西征以來所僅見,數量是大漢帝國地中海艦隊的五六倍,噸位也超過兩倍。
幸好他們的武器要落後一截。
楚風仔細的觀察著,他看見那些熱那亞船甲板上擺放著幾門青銅小炮,火門炮的式樣,一眼便知源自阿拉伯人的“馬達發”,不禁讓他感歎了一把技術擴散的不可阻遏。
這種式樣的炮,威力和射程都小得可憐,與其說是一種身管武器,倒不如說它用巨大的聲響和火光起到恐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