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章 真實的阿凡提(1 / 3)

伊斯蘭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賢哲竟然心甘情願的對大漢皇帝執弟子禮!盡管楚風沒有接受,單就事情本身就足令所有阿拉伯王公驚訝的吐出舌頭,差點兒縮不回去。

不僅如此,穆罕默德.尤努斯還答應了楚風的邀請,率全體親傳弟子加入大漢皇家科學院——這樣一來,就意味有一千五百年曆史,上承古希臘文明、下接伊斯蘭學術的亞曆山大-開羅學派投入了大漢的懷抱。

少數眼饞望遠鏡等新技術和迷上日心說理論的弟子,獲知師尊的決定自是歡喜不盡,大部分弟子無可無不可,因為一般情況下學術總是獨立於政治的,加入大漢皇家科學院他們也能保持超然的地位;但也有少數人猶豫不定,壓低了聲音遲疑著問尤努斯:

“敬愛的師尊,亞曆山大的明燈嗬,我們並不反對您的決定,隻是不得不提醒您,大漢可是個異教徒的國度……”

正在與尤努斯郭守敬耳力甚佳,他在北元大都城時修建天文台、製造天文儀器就和從伊兒汗國到元廷供職的阿拉伯學者共事,因此懂得阿拉伯語,聽了立刻反駁道:

“但穆斯林也能在那兒生活得很好,譬如泉州城的蒲壽庚,在反叛天朝犯下彌天大罪之前,他還是泉州的首富,甚至整個八閩的首富哩。”

馬可.波羅也辛辣的揶揄道:“親愛的朋友們,華夏天朝的胸懷比波斯灣、阿拉伯海還要廣闊,大漢皇帝可沒有你們那位穆聖向異教徒征收高額人頭稅的斂財手段,那兒的百姓也不會對不信儒釋道的遠方來客發動聖戰。”

馬可.波羅一席話說得亞曆山大-開羅學派的師徒們麵紅耳赤,作為學術領域的智識之士,他們當然不會像這個時代的普通穆斯林那樣愚昧頑固,聽到毫不留情的諷刺,隻覺得十分難為情。

以色列國王亞伯拉罕則笑嘻嘻的朝哈辛瞟了眼,想看看這位競爭者臉上會露出怎樣尷尬的表情?

他失望了,哈辛非但沒有丁點難堪,反而得意洋洋,老狐狸的邏輯很簡單:既然過去種種說出來惹人恥笑,那就說明我投向大漢乃是大勢所趨、天經地義嘛,何況馬可.波羅不遺餘力的推崇大漢皇帝,而我是皇帝的臣僚,有實無名的嶽父(完全是哈辛的自詡),不僅不會難堪,還要榮幸之至呢!

已有人低聲將亞曆山大學派諸人的疑慮告訴了楚風,他想了想,既沒有像郭守敬直接描述大漢的寬宏博大,亦不像馬可.波羅那樣辛辣諷刺,而是換了個角度說:“尤努斯大師、諸位學者,想必你們還記得亞曆山大圖書館的毀滅是因為什麼吧?”

尤努斯和弟子們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難看起來。

亞曆山大學派的創立,原本就基於那座偉大的圖書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亞曆山大圖書館的數十萬冊典籍蘊含著的豐富知識,滋養了阿基米德、托勒密等舉世聞名的學術大師。

圖書館的衰落從羅馬入侵開始,但凱撒的兵火也隻燒毀了部分建築和少量藏書,這座宏偉圖書館的最終毀滅還要歸結到伊斯蘭勢力的興起

——六百多年前先知穆罕默德開始傳播伊斯蘭教,數十年間綠底新月旗就覆蓋了整個阿拉伯半島和埃及,傳說中的第二場徹底毀滅圖書館的“大火”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當時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將領、穆罕默德手中的利刃阿慕爾將軍率兵占領了亞曆山大。有學者曾鬥膽進言希望保存館藏的珍貴典籍,阿慕爾不得不為如何處置這批書籍而請示。

穆罕默德的答複很明確:“如果與我們傳授的教義內容一致,那它們就無存在的必要;如果與教義不一致,那就更該毀掉。”

於是逃過第一場大火的典籍這次未能幸免而又遭劫難,被運到當地一處公共浴室當作燃料燒,據說整個過程持續了約六個月,從亞曆山大大帝到托勒密國王,曆代帝王費盡心血,花費無數金錢、甚至坑蒙拐騙才收集到的珍貴文獻,從亞裏士多德的哲學著作到埃斯庫羅斯的悲劇劇本,從阿基米德的《論浮體》、《論杠杆》到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全都付之一炬。

據說這些極其珍貴的文獻,整個人類世界的文明結晶,被運到一處公共浴室做了燃料,像一堆煤炭或者木柴那樣燒成了灰燼。

從此古希臘意義上的亞曆山大學派便告消亡,雖然之後的阿巴斯王朝以伊斯蘭的名義收集散佚的文獻,並逐漸形成了伊斯蘭世界的亞曆山大-開羅學派,但焚毀書籍、學派凋零的噩夢仍舊銘刻在學者們的心頭,禁錮思想、束縛文明,使他們在學術研究上不敢越雷池一步。

楚風毫不放鬆,繼續敲打著尤努斯和弟子們的心髒:

“天文學上受托勒密本輪均輪學說誤入歧途,因為本輪均輪基本能解釋肉眼可見的天文現象,那倒也罷了;但地理科學上,我決不相信身處蘇伊士地峽一端的你們,沒有注意到紅海和地中海某些共有的魚類,更不相信你們會把可蘭經上‘海洋並不相通,陸地阻隔海洋’的結論奉為圭壁。

理論不能推陳出新,原因為何?相信你們比我更清楚原因。”

聽到這話,阿裏像見了活鬼似的瞧著楚風:早在數年之前他就發現波斯灣、紅海一帶,與地中海都出產相同品種的藍蝶鮫,而這種深海魚類不要說離開水麵上岸了,因為深海和海麵的巨大壓力差,在捕撈它們出水之前就已經死去。

既然這種藍蝶鮫完全不可能在陸地上乃至淺海運輸,如果紅海與地中海之間沒有海洋相通,為什麼兩邊海洋都有這種魚呢?

把疑問告訴了師兄弟,所有的同學都三緘其口,而詢問師尊也隻是收獲了無奈的苦笑,公然違背教義的研究,是任何人都不敢觸碰的禁區。

直到大漢的遠征艦隊繞過阿非利加出現在地中海,阿裏的疑問才得到了解釋,隻不過到那時他的研究已完全沒有了意義……

但阿裏也決不是輕信人言的笨蛋,他反問道:“傳說東方是光輝燦爛的華夏,但那裏有不同的文明,也許同樣會有暴虐的君王,怎麼能保證不發生那些摧毀知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