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楚風遠去的背影,海都自嘲的一笑:居然有這麼一天,海押立、玉龍傑赤和撒馬爾幹的主人,會為順利投降大漢而感到慶幸……
楚風並沒有將八萬蒙古、突厥、回鵠、吐火羅各族武士組成的軍隊就地解散,這些都是精壯的漢子,寶貴的人力資源,豈可白白浪費?
挑選極少數熟悉本地情況的人,打散編入漢軍,既是翻譯官又是向導,是的,突厥、吐火羅等族武士會說漢語的人目前基本上沒有,但他們被蒙古帝國統治這麼久,又在海都軍中,都會說蒙古話呀,漢軍中懂得蒙語的可不少。
大部分士兵成為了築路隊,放下彎刀強弓,拿起丁字鎬和鐵鍁,修築通向四麵八方的道路,還有運輸隊,用他們的戰馬和駱駝替大漢運輸物資。
最初,士兵們都鄙視基層勞動,覺得沙場上一刀一槍搏殺來得痛快,但當他們知道老老實實幹上三個月,工資收入就比過去數年的劫掠所得還多的時候,幹活就非常賣力了——至少這不需要冒生命危險。
為安撫萬戶千戶們,大漢甚至沒有打亂原有的建製,放下武器後的軍隊直接改編成築路隊、運輸隊,萬戶千戶們成了正副隊長、支隊長,拿較高的薪水。
這種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畢竟原有的軍隊上下級秩序基本保存下來,通過萬戶、千戶來管理築路大軍,簡單方便有效;而另一方麵,又決不擔心他們造反作亂,因為曾經的軍隊,已經變成了賣力氣拿工資的民工隊伍,無論是誰想要煽動些什麼,大漢隻需要把工資一停,各族民工自己就得把他揍死。
最後剩下了一個萬人隊的兵力,包括黃金戰將阿拉坦在內,這群武技最好、最為勇猛的武士,既沒有被編入漢軍,也沒有去築路,就這麼涼了下來。
要說待遇嘛,比投降之前好太多了,士兵們發現,和駐守在軍營四周的漢軍相比,自己的夥食沒有什麼差別,不斷頓的牛羊肉、糧食放開肚皮吃,還怕你胃口不好,拿葡萄幹、哈密瓜來開胃,茶葉、紅糖之類的,放以前隻有富商和千戶以上軍官才能享受的昂貴食品,也發到了小兵手上。
看樣子,大漢似乎沒有什麼惡意,終不成把士兵們養肥了再殺?可就這麼吊在半空中,眼瞅著其他人或者穿上了漢軍軍服,或者築路隊黑喲黑哦的幹得歡,自個兒無所事事的呆在軍營裏,心裏頭也瘮得慌呀!
就有人開始埋怨阿拉坦了,說要不是萬戶官去挑釁阿爾斯楞,鬧得皇帝發了火,怎麼會到現在還不發個消息下來?
阿拉坦聽到了傳言,他在軍中大帳團團轉圈子,心頭唯有苦笑:當初是為了替海押立各軍掙一口氣,也是像皇帝顯示海押立各軍是能打仗的軍隊,才挑戰阿爾斯楞的,而這種行為無疑會替武士們的前途加分,所以得到了一致支持;哪曉得短短半個月之後,因為大漢皇帝遲遲沒有動靜,武士們竟然把怨氣發到自己頭上來了呢?
不過現在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說實話,見別的千戶萬戶們帶著麾下築路,賺錢不少,他也動了心——漢人說千裏做官隻為財,蒙古將軍何嚐不是呢?難不成十三世紀的蒙古軍官,還會為民族、榮譽之類虛幻的東西狗血沸騰?要知道統一的蒙古諸部,才剛剛出現八十年,之前的塔塔爾、乞顏部、蔑兒乞,互相之間可是打得頭破血流。
既然投降的事情木已成舟,阿拉坦的心思也就活動了,可怎麼和大漢皇帝取得聯係,怎麼向他效忠,又成了阿拉坦的問題。
思來想去,他隻好邁進了阿爾斯楞的軍帳,因為他發現,所有的漢軍將軍當中,他也隻認識這位見麵就打了一架的中將師長。
“天,皇帝的預言竟然成為了現實!”阿爾斯楞對楚風佩服得五體投地了,還在三天前他就接到秘旨說如何如何,沒成想剛剛三天阿拉坦就忍耐不住,跑來找自己了。
與阿拉坦預料的冷淡相反,阿爾斯楞態度異常的溫和熱情,他親手倒了杯熱騰騰的紅糖奶茶遞給阿拉坦:“親愛的朋友,海押立的雄鷹,什麼風兒把你刮到了我這兒?”
瞧、瞧這大漢將軍的心胸!阿拉坦不由得為了自己的偏狹而羞愧,他囁嚅了半晌才說出此行的來意:求阿爾斯楞幫忙,或者麵見天可汗,或者在天可汗麵前美言幾句,讓他也帶著萬人隊的兄弟們,去築路掙錢。
殊不知阿爾斯楞微笑著搖了搖頭:“黃金為名的將軍嗬,你麾下的武士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用來築路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這不會是推脫吧?阿拉坦仔細觀察對方的臉色,想瞧出幾分端倪,但顯然他在這方麵沒有什麼天賦,根本就猜不出阿爾斯楞的心意。
“依我看,將軍這樣的戰將,如此驍勇的士卒,不應該築路,應該拿起武器浴血沙場,搏個功名才對……”
阿拉坦聞言一張臉立時脹得通紅,騰的一下站了起來:“既然降了,便是真心實意不再和大漢作對,何必還要試探我?遼東的獅子(阿爾斯楞蒙語是獅子的意思),你把咱海押立將士忒也瞧得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