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郭守敬疑問的目光,楚風倒不好意思了,臉色微微一紅:“問題不在你,嘿嘿,在我。”
問題在皇帝?郭守敬一頭霧水。
眾官前來參拜已畢,楚風就讓人在金明池通往汴河的人工水道範圍內挖掘,正好郭守敬將池水築壩攔起來,汴河水已經幹了,本來做河工的民夫,便在指定位置上挖掘起來。
“嗯,這個地方有什麼寶物嗎?”雪瑤貼到楚風身邊,嗬氣如蘭。
“當然有,”楚風心情不錯,便賣了個關子,“但不告訴你,待會兒挖出來再說。”
“哼,不理你了,”雪瑤跺了跺腳,眼珠一轉,又搖著陳淑楨的手道:“姐姐,夫君最疼你了,你去替我問問嘛,這呆子打啞迷,真討厭!”
陳淑楨溫和的笑著:“他想說自然會說的,咱們多等一會兒不行嗎?”
偏生陳淑楨這樣,楚風倒不好再賣關子了,他微笑著吐出三個字:“傳國璽。”
石破天驚!
非但雪瑤柔媚的眼睛瞪得比杏子還大,陳淑楨也探詢的看著楚風,聽到這個答案的郭守敬和開封地方官員們,更是驚得目瞪口呆。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璧”。為秦以後曆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春秋時,有個嚴重強迫症患者叫做卞和,在今安徽蚌埠市荊山中得一璞玉,也就是中間美玉,外麵包著層石頭皮,啥也看不出來——所以才有今天的賭翡翠、賭羊脂玉嘛,包著石頭皮,就是X光也照不出個所以然。
偏偏得到璞玉的是個強迫症患者,他腦袋一拎,偏不把外麵的石頭皮磨了,就這麼塊大石頭拿去獻給楚厲王。
楚厲王不識貨,人家又不是經常往緬甸賭石的主兒,情有可原嘛,就以欺君罪砍了卞和左腿。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玉,還是不肯把石頭皮磨了,再一次以欺君罪把右足也砍了。最後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同情這哥們,隨便叫人把璞玉破開了,哇,不得了,中五百萬大獎了,終於讓寶玉見到天日,所以叫做和氏璧。
後來圍繞和氏璧,還發生了完璧歸趙、將相和、負荊請罪一係列的故事,楚風上中學時就學過廉頗藺相如的課文呢,耳熟能詳了。
再往後,秦朝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篆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做成了秦朝的傳國玉璽,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用的是這塊玉璽,往他的公文上蓋,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皇權。
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人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將此傳國璽奉上。
漢代秦,西漢末年,王莽篡權,需要玉璽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當時玉璽由他的姑姑,漢孝元太後王政君掌管著。王政君對劉家的感情比對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璽。最後王莽命弟弟、安陽侯王舜逼老太後交出玉璽,老太後感覺被侄子給騙了,哭罵著將玉璽擲到地上,玉璽被摔掉了一角。後來,雖然王莽等人用黃金將缺角給補上了,但是玉璽還是缺了個角,正應了天闕西北的傳說,倒也不失為殘缺美。
再往後幾經周折,一代代王朝更迭,傳國玉璽傳到了後唐末帝手中,便失去了蹤跡,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但最後北宋年間還有人從地裏挖出來,並獻給了宋徽宗,可從金兵入關,徽欽二帝作了俘虜,就再沒有這塊傳國玉璽的消息了,南宋朝廷是沒有傳國玉璽的,自己刻了塊,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當然,如今的大漢帝國自然也沒有。
陳淑楨不會問楚風為什麼知道傳國玉璽的下落,她無條件的相信夫君,楚風既然說在這裏,那麼就在這裏。
“現在我相信,剛才冒險是很值得的了。”她笑顏如花,很為能搶救傳國玉璽而驕傲。
“不,”楚風搖了搖頭:“我很後悔,因為對我來說,你比傳國玉璽還要貴重的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