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兵,固然導致兵力分散,但漢軍也必須分兵阻截,由於元軍有三十個萬人隊,漢軍四個軍十六萬餘人居於兵力上的劣勢,分兵對漢軍的威脅顯然更大。
目前輪流上陣打消耗,海押立各軍出工不出力,杭愛山則蒙受了慘重損失,從上到下怨聲載道,分兵兩岸之後各打各的,不再輪流上陣而是南北兩岸同時出兵與漢軍交鋒,哪邊先打垮漢軍,便以關中所有子女財帛為賞賜,落後者分文不得,以此為士卒死戰的激勵。
最關鍵的一點,若是在南方任何一處河流,借給阿術熊心豹子膽他也不敢分兵,但西北水淺、河道窄的涇河嘛,蒙古兵紮著羊皮筏子就能渡過,或者尋水淺處抱著馬脖子也就泅過去了,名為分兵實際上還是連在一處,隻不過開辟了新的戰場,增加漢軍的壓力。
對漢軍而言,這又淺又窄的涇河,決不是東海、渤海,或者長江、珠江,甚至不是黃河、京杭大運河,除了羊皮筏子和極小的扁舟,其他什麼船都開不了,絕無可能利用這條河流搞什麼名堂。
決定分兵的策略時,平章政事阿術曾大笑著道:“這淺淺的涇水不通舟船,上遊六盤山又在我軍掌中,漢軍連攔河築壩都做不到!我的伯顏兄弟,南蠻子利用天文大潮,尖底海船過采石磯擊於腹背,生生斷送了長生天庇佑的蒙古丞相;如今,憑這條小小的涇河,漫說天文大潮,便是大漢皇帝有移星換鬥、偷天換日、喝令三山五嶽開道的本事,也無計可施!”
當時海都的眼睛就亮了兩下,忽然似乎想到了什麼,沉吟道:“除了分兵以增加漢軍的壓力,智謀出眾的阿術平章,想必還有奇謀妙策吧?”
阿術讚賞的看了看海都,暗暗讚歎這位中亞霸主果然也是雄材大略目無餘子之輩,將來若是和輔佐的皇太孫鐵穆耳爭奪大汗寶座,倒是自己的一個勁敵!
“這些天我觀察過了,漢軍渡河惟以浮橋,並未準備木筏之類,若我軍分兵兩岸,漢軍也必然分兵阻截,他們四個軍,假設兩個軍居南岸,兩個軍居北岸,待他們渡河完畢,咱們派遣把都魯勇士乘羊皮筏子順流而下,突然襲擊毀掉他們的浮橋,然後北岸各萬人隊乘上羊皮筏子渡過涇水,南岸便成了我軍三十個萬人隊,對付他兩個軍八萬人,速戰速決,必定一戰而定乾坤!”
妙計!海都和鐵穆耳同時叫道。
羊皮筏子,是元軍征服三千萬平方公裏土地,除了優秀蒙古馬之外最有力的交通工具。剝下整張羊皮,經過處理之後,紮緊了吹氣膨脹,多個相連鋪上樹枝木板,就成了羊皮筏子,非但人坐於其上,連戰馬也可以拴著泅渡。
這玩意輕便,利於馬上攜帶,使用時幾分鍾就能吹脹氣來用,蒙古軍從漠北草原一直打到歐洲,途中無數河流,都靠羊皮筏子渡過。
當然,大江大海,比如南方水量豐沛的長江、珠江,翻波湧浪的東海、藍海,羊皮筏子就無能為力了,但北方絕大多數河流,它都能毫無阻礙的渡過。
所以阿術認為,淺薄的涇水握在他的手心,所有的蒙古軍都裝備大量羊皮筏子可以渡河,在河上任意來回,而使用浮橋的漢軍一旦浮橋被破壞,就會落入被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窘境!
“以往都說漢軍利用江河湖海,或運兵擊敵側後,或轉運糧食輜重,或以艦炮火力轟擊岸上,以致大汗令參戰老兵傳授經驗,都道和漢軍作戰一定要遠離江河湖海……老夫偏生不信邪這!”
大元朝第一智將,南征戰敗李庭芝的平章政事紫金光祿大夫世襲蒙古上萬戶阿術,伸出右手在空中狠狠一切:“這一次,老夫要利用涇水,將漢軍割為兩段,各個擊破!南方的長江黃河為漢軍所用,但這西北的涇水,必定屬於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