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章 決戰五:漢騎(1 / 2)

三丈高的金底蒼龍旗在山岡上升起,代表著大漢皇帝禦駕親臨,楚風斷然下達了出擊命令,衝鋒號以特有的韻律響徹涇水南北。

一列列的步兵以整齊的隊形前進,速度並不快,但板式盔甲的鋥光瓦亮,刺刀鋒刃上閃耀的寒光,配著不徐不疾的速度,把如泰山一般沉重的威壓發揮到了極致。

元軍萬人隊有組織的撤退,在這種強大的威壓下漸漸變得混亂,中軍帳前的羊毛大纛,也被漢軍的威勢嚇得瑟瑟發抖。

“如牆而進,擋者披靡!”平章政事、南征名將阿術的臉色變了。

熟悉漢學的阿術,從史書上讀到這個被蔑稱為“南蠻子”的民族,曾經在數百年的盛唐威加四海,那時候他們的步兵裝備堅固的明光鎧和鋒利沉重的陌刀,前後百餘年間,陌刀手如牆而進的場麵,擊碎了突厥、高勾麗、突騎施等等馬背民族的鐵騎勁旅,成為他們的夢魘,而大唐太宗李世民,就在威震天下的赫赫武功中,接受眾多民族對天可汗的頂禮膜拜。

不過阿術從來都不相信這是事實,他認為那隻是漢人書生的吹噓罷了,因為南征中,即便是李庭芝、張世傑這樣的當世名將,麾下步兵也以憑城固守為主要作戰方式,他從來沒有看到過步兵陣列能夠在馬背民族的鐵騎勁旅前“如牆而進”。

可今天……阿術不得不承認,漢軍已成為蒙古征服史上最強大也最危險的敵人,他搖搖看著遠處山岡上的金底蒼龍旗,以及旗下那幾個影影綽綽的人影,低聲喟歎道:是什麼樣的英雄,能將農耕民族的步兵練到如此強悍?

當然,即使是站在冷兵器時代巔峰上的絕世名將,譬如阿術、伯顏、張弘範這些一代天驕,也不可能超越時代的限製。七百年的經驗,工業化前期的近代軍隊模式,熱兵器、民族主義精神灌輸、高額軍餉職業兵製度、統帥部參謀集群、近代動員機製下的後勤保障……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又一個難解之謎。

一個萬人隊很快垮了下來,火炮的持續覆蓋打擊加上步兵陣列緩慢而不可阻擋的壓力,本應交替掩護、遊走,在亂紛紛的表象下維持特有攻守韻律的蒙古萬人隊,真正變得混亂了,不少杭愛山下忍受苦寒、能彎弓射雕的強悍武士,平生第一次撥轉馬頭狼狽逃跑。

騎兵就算打不過步兵,也能從容逃走,無論宋軍裝備的神臂弓還是漢軍的步槍,短短數百米的射程,騎兵逃出去隻不過一兩分鍾的事情。

攻,快似閃電,退,疾如脫兔,馬背民族就算打不過農耕民族,也能跑的過,騎兵輸給了步兵,大可三十六計走為上,但步兵方陣在騎兵打擊下潰敗,就意味著一邊倒的銜尾追殺!

所以,蒙古帝國崛起的道路上,天然比它的對手占據了優勢,宋蒙之戰,哪怕十次失敗,蒙軍一跑了之,最多受傷流血,不會大傷元氣;一旦十次中宋軍有一次敗陣,就是全軍覆沒!

跑吧,草原民族從來沒有什麼成仁取義的說法,長生天隻會眷顧活到最後的英雄!蒙古武士們瘋狂的鞭打著戰馬,希望盡快逃離漢軍的火力範圍,逃離這個鐵和火交織的地獄。

他們想錯了,大漢帝國早已走出故宋缺乏馬匹的窘境,高麗、大食、遼東、東西兩川,提供給她各種品質各種用途的戰馬,當蒙古萬人隊因急於逃出火力圈而呈現隊形散亂的狀態時,前線指揮官仇滅虜按照楚風的命令,立刻讓司號員吹響了令騎兵出擊的衝鋒號。

“揍韃子屁股啊!”騎兵營的四百多健兒歡呼著,從步兵陣兩翼衝了出去。

兵敗如山倒,進攻的這個萬人隊在潰敗中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攔截,更不要妄想反擊了。

漢軍騎兵裝備的阿拉伯馬,比諸矮小而耐力好的蒙古馬,在短程衝刺上的優勢非常明顯,五六鞭子抽下去,就追上了潰逃的蒙古武士。

爆豆子似的一陣槍響,正在策馬狂奔的天之驕子們,成片成片墜馬身亡,就像一口口裝滿麥子的麻袋滾鞍落馬。

在顛簸的馬背上,完成火槍重複裝填動作是較為困難的,即使馬槍的長度比步槍小,所以漢軍騎兵們沒有再次裝彈發射,而是摸出了手榴彈。

導火索引爆的手榴彈,沒有後世的碰炸引信那麼好用,拉下彈體屁股上的發火繩之後約四秒爆炸,顯然,扔出手榴彈之後騎兵繼續前衝就會炸到自己,所以漢軍騎兵們借著馬速投出手榴彈之後,都一提韁繩、放慢馬速,往斜刺裏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