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章 親臨遼東(1 / 2)

大漢七年九月,大漢帝國空前遼闊的疆域上,從南到北呈現著不同的景色:從息辣南洋總督府,到瓊州之間的萬裏海疆,烈日於天空中散發著熾烈的光和熱,正午時分把生雞蛋埋進陽光直射的沙灘上,隻須幾分鍾就能吃上熱騰騰的石滾蛋;

琉球、閩廣沿海,山間野花爛漫,地頭碩果累累,泉州的刺桐枝繁葉茂,溫柔的海風撫慰著遠來的遊子、和煦的陽光溫暖著水手的心靈,山水明媚得恍如陽春三月;

臨安、開封,樹葉漸漸枯黃,打著卷兒,在略帶涼意的秋風中悠悠飄落,自打“東晉樓船下揚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之後,經曆過無數次水路大戰的焦山、金山江段,又是一片“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蕭索秋意;

遼東之地,則早已迎來了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寒流,定遠堡地處遼東半島和渤海灣交界之處,太平洋暖流和西伯利亞寒流在此交鋒,暖濕的海洋氣候節節敗退,幹冷的內陸空氣逐漸占據了上風,兩種氣流交彙的對流層,雲卷雲舒變幻無方,一會兒彤雲密布,一會兒豔陽高照。

遼東的蒙古牧民們,逐步減少了外出,馬兒不再瘋跑,關起來養膘,該收割的幹草收集起來,碼成垛,該準備的蜂窩煤堆在了氈房外,計算草料能養活的牛羊,把多餘的賣給漢商,換回漢地出產的白米、麵粉和茶葉,若是富裕一點的牧民家庭,還會多多少少囤上幾箱罐頭,香甜的黃桃、紅豔豔的櫻桃、脆生生的梨子,冬天生上蜂窩煤爐子,燙上一壺漢地來的燒鍋酒,吃幾口烤羊肉,膩了就開個水果罐頭,那才是美到家呢!

漢商則抓緊了時間工作,冬季來臨前,是生意最好的一段日子。呢絨大衣、鴨絨服、厚棉被這些禦寒之物迅速走俏,因為要製作過冬食用的醃肉,南洋香料、高度白酒和海鹽也銷路大增。

黑臉膛、紅臉蛋的牧民,賣了牛羊得到一劄劄的大漢金鈔,出手比商人在南方的同族們大方得多——習慣了今朝有酒今朝醉,遼東部族似乎沒有存錢的習慣,不把手裏的小紙片換成實實在在的糧食、布匹和美酒,牧民們決不離開定遠堡外的集市。

當然,漢商們不掏空牧民口袋裏最後一枚銅板,也絕不願意放他們離開,不少漢商通過帝國郵政係統,向老家發回了信息:錢多、人傻、速來!

市麵上空前的繁榮,人人抓緊在大雪封路之前完成交易,每天一撥撥的牧民趕著勒勒車滿載著牛羊肉、北方鹽湖的硝石來到這裏,又滿載著糧食布匹蜂窩煤離開,商人們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無論漢商還是蒙古牧民,都抓緊做著手頭工作,平靜的等待著第一場雪。

但注定遼東的這個冬天不平靜。

市場空前繁榮的日子持續了不久,天空中就飄飄蕩蕩的落下了大漢七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楚風也乘著二路汽車,不,海上君王號巡洋艦抵達了定遠堡。

嚴寒的遼東,隨時有可能大雪封路,隻要第一片雪花落地,就沒人再敢隨意亂走,定遠堡外的集市三天前還熙熙攘攘人頭攢動,此時卻已空無一人:牧民回到了部族,鑽進氈房擁著鴨絨服烤著蜂窩煤爐;漢商們有的帶著全年賺得的利潤,乘船回到溫暖的南方,預備臘月裏和家人好好團聚,留守此地的則把自己裹得厚厚的,關閉店鋪躲進了室內,炭火把炕燒得熱熱的,人就像貓兒一樣煨著。

見此情景,北洋總督劉喜臉上就有些掛不住,悻悻的道:“陛下,遼東便是這般,一到冬天就沒人出門,市場上鬼影子都沒得一個,前些天世麵還是非常繁榮的,整個九月份,定遠堡光商稅就收了三百多萬元。”

楚風點點頭,目前大漢金鈔的幣值呢,大約相當於他生活那個時代貨幣的十倍,商稅收了三百萬,反推貿易額已達到了三千萬,折合後世的三億,而遼東貿易才開展四年啊!

“相當不錯,遼東的貿易有很強的季節性,我知道。”楚風微笑著拍了拍劉喜的肩膀。

威震高麗、日本的北洋總督,就滿臉感激涕零,心頭暖流湧動,激動得不知該說什麼好了,半晌之後才道:“皇上天恩高厚,臣本布衣寒鄙,蒙陛下簡拔於市井之中、得以身荷重任,皇上知遇之恩、簡拔之德,臣雖結草銜環不能報之萬一!”

聽了這道酸到了極點的馬屁,烏仁圖婭抱著微微隆起的肚子,笑得直打跌,“劉喜大人呐,記得三年前您到遼東的時候,還是個目不識丁的粗人,識得的漢子比咱帳下的老牧民也不多幾個,誰知道你裝斯文,倒好像讀了幾十年聖賢書的酸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