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章 民族品牌(1 / 2)

大漢和過去中原王朝對北方的政策截然不同,臣子們都是老於政治的聰明人,他們一眼就看出來了,大漢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牧民的生活越來越接近南方的漢人,大漢的勝利,不在戰場上,而在牧民的氈房裏,這樣的勝利,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

這樣的政策持續下去,也許華夏文明和馬背民族的戰爭,真的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

趙筠俏皮的甩了甩頭發,美麗的皇後,早已成為朝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為什麼唐太宗、漢武帝的赫赫武功,不能解決戰爭,而大漢的武力,至少陸上的武力並不超越前朝,卻能讓人們看到以華變夷的希望?”

民政部長鄭思肖也道:“對,古書上說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發左衽,人麵獸心,其與中原殊章服,異習俗,飲食不同,言語不通, 辟居北垂寒露之野,蒙古韃靼人桀驁不馴,最難馴服,然而我們沒有費多大勁兒,甚至自始至終沒有和乃顏汗兵戎相見,他就這麼臣服了,豈非咄咄怪事?”

楚風嘿然一笑:“兩位明君的軍事勝利,卻未能實現以華變夷的終極目標,考其根本,是未能讓夷人轉變為漢人的生存方式。來,各位看這張地圖。”

炎黃盛德殿的正中央,皇帝寶座後麵,懸掛著《天下一統圖》,楚風用一根木杆,輕輕點在在地圖上,虛劃了一道線。

所有的臣子都看明白了,那道線,基本和當年的秦長城重合,那道線,是當年衛青霍去病五路進兵伐匈奴的起點,那道線,是大唐皇帝命李靖徐世績征伐突厥的出發地。

當然,他們不知道,在後世這條線有一個著名的稱謂:四百毫米等雨線,在它的南方,是濕潤溫暖適合農業的中原、江南,在它的北方,是幹旱寒冷隻能遊牧的草原戈壁。

“秦長城以北的地區,不能種植糧食,隻能遊牧放羊養牛,所以無論中原王朝用什麼辦法,羈縻、內遷還是軍事打擊,漢人無法到這條線的北方種植糧食,就隻能把這片廣大的區域,”楚風劃了一個圈,包括了整個蒙古高原,河套以西、河西走廊以北、華北燕山北方,“這麼廣闊的土地,讓給遊牧民族。而這些馬背民族,一旦強大,或者北方的氣候變得寒冷,就會被迫或者主動的殺向南方,用強弓鐵騎從華夏民族手中搶奪財富。即使擊潰了匈奴,草原上立刻崛起鮮卑、突厥,擊潰了突厥,又有契丹、西夏……北方草原上的馬背民族,總會一個接一個的崛起,不斷給富庶的中原帶來戰亂。”

楚風講的曆史,所有的臣子都耳熟能詳,但在皇帝口中娓娓道來,似乎格外的新鮮,一個個聽得聚精會神,文教部長曲海鏡有時候甚至覺得大漢朝廷不像個朝爭傾軋的朝廷,不,連官府衙門都不像。

它像個什麼呢?曲海鏡覺得有時候就像個大商家的股東們在開會,但又不完全像,直到今天,昨天剛剛主持召開科學院首屆院士大會的文教部長突然發現,像股東大會和院士大會的集合。

經濟力和智力的結合!

楚風此時已講到了大漢的政策:“我們不同於過去的曆朝曆代,我們不是遙控指揮,而是把華夏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向北方草原上傳播,當每一個牧民都知道,能用羊毛、活牛羊、馬匹、白堿麵和其他礦產,從大漢商人手裏換取糧食、煤炭、鐵器、服裝和金銀的時候,任何那顏、王爺、大汗、酋長,就再也無法命令他們騎上戰馬,向大漢發動進攻!”

略微停頓,他充滿自信的補充道:“即使成吉思汗複生,也不行!”

趙筠的眼睛裏星光閃動,誰說夫君沒有帝王氣概?一定要虎背熊腰麵目猙獰,才是帝王之氣嗎?楚漢相爭,得到天下的,不是楚霸王,而是劉邦!

鄭思肖則從楚風的話裏聽出了另外的味道,他驚喜的問:“皇上剛才說不遙控指揮,是指放棄羈縻、冊封的製度,而實行直接管理的改土歸流嗎?”

“對!”楚風長笑道:“金國胡人尚知道‘萬裏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遼東、蒙古,盡我中華故地,大漢的政策非常清楚,凡杭愛山以南、蔥嶺以東、東海以西、瓊州以北的漢唐故地,都要執行以華變夷的同化政策!現在是冊封屬國,將來就設置郡縣,乃顏汗走出了第一步,他就不能停下來!”

在蒙古草原上設置郡縣,進行直接統治?若在五年前,這簡直想都不敢想啊!文天祥恍如夢中,脫口而出:“多少年,才能在蒙古、遼東設置郡縣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