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水跟著李世貴走出茶館的時候,臉上紅通通的,腳步虛浮像是喝醉了酒,方才茶客們以茶代酒,每人敬了一盞清茶,但茶不醉人人自醉,林德水就跟喝了整壇女兒紅似的,腳步一如踩在雲端。
僅僅十天前,還是新附軍的千戶,那時候,走在街上,能感覺到從背後射來冰冷的目光,脊背上寒得怕人,日日夜夜做著噩夢,至於將來怎麼去見地下的祖宗,見從小訓導自己要忠孝節義的先父,簡直想都不敢想。
現在呢?剛剛穿上漢軍的軍服,一切都變了,人們臉上真摯的笑容,讓心窩子裏暖洋洋的,那熱情的眼神,數九寒天都能感受到它的熱度。
撫今追昔,怎不叫人感慨萬千?韃虜把人變成四等奴才、變成行屍走肉,大漢卻把我們這群走上歧途的、沒臉去見列祖列宗的孤魂野鬼,又重新變成了堂堂正正的人!林德水隻覺得今天這樣的日子,就算隻能過一天,也比過去活了幾十年快活得多,爽氣得多!
不知不覺,兩人走到了校場,八千名起義的新附軍官兵當中,一半是捉來的壯丁,他們不願意留下來參軍的,每人發五枚百元銀船錢,聽其自便;剩下的四千多人,集中在這裏整訓,林德水的老部下,也在其中。
剛剛吃過豐盛的午餐,有紅燒肉、鹹魚海菜湯、炒蔬菜和白米飯,早上還發了罐頭、蜜餞和炒米炒麵,作為整訓期間的額外加餐。
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的行伍飯!這是所有官兵的一致想法。要不是漢軍態度和藹,不願當兵的一律發銀子放走,他們甚至會認為這是斷頭飯,吃了就要送你上路呢。
整訓整訓,都以為整天訓練,誰知道根本不要你放槍放炮,卻是從早到晚的看戲!新附軍官兵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每天好吃好喝供著,從現在就算日子,每個月三塊叮當響的銀船錢,就是三兩雪花白銀,隻讓你看戲玩,豈不是過了地主老爺的日子?
昨天的戲文,叫做《竇娥冤》,今天的是《白毛女》,都是人文學院曲藝分會會長關漢卿的傑作,演出之前,這位大才子親自登台向官兵們說明:兩部戲文,都是在皇帝的關懷和指導下完成的。
“梨園皇帝,玩物喪誌!”宋時百姓文化水平普遍較高,正宗熬大營出身的嶽飛、韓世忠也能寫一筆好詩詞,新附軍當中,頗有些讀過書的人,他們頓時想到了前朝唐明皇的故事。
哪知這兩部戲非同尋常,那竇娥冤說的是蒙元官吏昏庸無道,陳淑楨為民伸冤,倒也罷了;《白毛女》的劇情更是撩人心魄:窮人楊白勞欠下色目富商野利世仁的羊羔兒息,利滾利無法償還,野利指使打手費聽仁智,帶人打死了楊白勞,搶走了喜兒。喜兒在野利家倍受虐待,抽空躲進深山,三年間頭發全白,成為了白毛女;喜兒青梅竹馬的戀人大春報仇不成,逃到潮州投了漢軍,三年後隨軍打回家鄉,救了喜兒,鎮壓了野利世仁及其走狗。
剛剛從探馬赤軍魔掌中解放出來的廣州人,對劇情無疑有著切膚之痛。官兵們眼含淚水,把拳頭捏得咯咯作響,甚至有人按捺不住怒火,彎弓搭箭想射戲台上的“野利世仁”,把演員嚇出了一身白毛汗……
戲文演完,漢軍派來的整訓軍官,召開了訴苦大會,此時再不需要動員,官兵們一個個爭先恐後上台訴苦。
“蒙古人殺了俺爹、俺娘、俺哥嫂全家,俺還給他當兵賣命,俺不是人、俺不是人呐!”一個當了十年兵,又油又滑的老兵油子,痛哭流涕的扇著自己耳光,哭成了淚人兒。
又一位大漢跳上了戲台:“咱們替蒙古大汗殺自己的同族,他卻把咱們的家鄉糟蹋了,去年我回韶州老家看了看,慘呐,整村的鄉親,被殺得一幹二淨,連老人小孩都沒放過!弟兄們,但凡胸膛裏裝著顆人心的,能夠忍受嗎?”
“不能,不能!”戲台下群情鼎沸,發出山呼海嘯的怒吼:“殺韃子,還我河山!”
第三天,真正的訓練才展開,五公裏越野、一百個仰臥起坐、五十個俯臥撐,往日早就癱倒在地,今天新附軍卻堅持了下來。
林德水沒有去軍官訓練班,他跟自己麾下的士兵站到了一起,站到了揮汗如雨的訓練場上。
新生,這支部隊獲得了新生,他們不再是蒙元的新附軍,而是堂堂正正的漢軍!(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