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章 用計?(2 / 2)

普普通通的佘漢山民,放下鋤頭、鐵鍁和糞叉,拿起獵弓、吹箭和柴刀,用極端簡陋的武器和天下無敵的蒙古精兵搏鬥,而沒有一絲猶豫和顧慮,他們義無反顧的走向死亡,臉上卻帶著平靜的微笑。

這種微笑,甚至出現在已經死亡的人的臉龐,他們臨死前用最後一口氣,把僵直的手臂伸向天空,因為他們握著的武器,會成為蒙古人下次進攻的障礙!

在最後的衝鋒號吹響後,所有人呐喊著,漢軍、佘漢義軍、山寨民軍,以山呼海嘯的氣勢衝向敵人,而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居然在這樣的衝擊下調轉馬頭,開始逃跑!

殺、砍、射箭,李世貴帶著弟兄們越衝越前,他甚至看到了最前方的張世傑蘇劉義翁婿,斬斷了張弘範的大旗,他也驚訝的發現,自己手下那幾個最愛說風涼話,把性命和金錢看得比什麼都重的老兵油子,居然流著眼淚,舉起武器,隨著大軍衝擊前進……

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活,原來我還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戰後,李世貴很想留在閩西,可他在浙東還有妻子兒女,把顧慮告訴那位齊靖遠齊軍師,誰知不久以後,就在泉州城見到了一家老小!

所以,曾經的大宋朝統製官、大元朝的新附軍千戶,變成了大漢的金剛師一團三營二連三排的排長,隨著大軍來到了惠州城下。

炮兵射擊城牆,步兵負責應對隨時可能出城野戰的守軍,李世貴領著自己這個排,站在本連的方陣中間,但是,第一輪炮擊之後,漢軍特意裝上霰彈等了一會兒,敵人卻並沒有出城的打算——看來他們是準備固守待援了,李世貴非常了解新附軍的路數,隻要開始不出城,他們一般就永遠不會出來,直到城池被攻破,或者敵人撤軍。

硝煙散盡,炮擊的成果展現在漢軍麵前。東北麵的城牆,不少女牆堞垛倒塌,見此情景,城下的進攻者開始歡呼,而李世貴卻沒怎麼高興,因為他知道,攻城時炮火打中堞垛,看起來磚石飛射氣勢驚人,其實對高厚的城牆牆體沒有什麼損害,而城牆不倒,進攻者就總是處於劣勢。

第二輪射擊開始了,這一次,集中了兩個師的火力,數百門大炮怒吼著,向城牆傾瀉著彈雨。開花彈,炸得城頭守軍哭爹叫娘,實心彈,則瞄準了城牆中部,打得磚石紛飛。

灰塵散去,李世貴發現,城牆看起來沒有什麼損失,實際上細細觀察就能看清,土黃色的城牆被打出不少斑斑點點的淺坑,如果再靠近細看,才能看清那些顏色灰暗的淺坑,都有臉盆大小。

第三輪、第四輪炮擊,仍然對準了東北角城牆的中部,李世貴看見,連裏配屬的兩門三斤炮,根本就沒有調整射擊角度,持續不斷的對著一個地方轟擊。而不遠處師、團兩級的六斤重炮,也很少調整射角,炮手們自動省略了“瞄準”這個程序。

六斤炮的威力遠勝三斤炮,實心彈打到城牆上,會把外麵砌著的磚塊崩下來,而內部的夯土,也會崩落,如果朝著同一個地方連續射擊,就會像剝洋蔥皮一樣,把城牆一層層的削薄,最終將它擊穿。

但這個過程無疑是非常漫長的,也許三天,也許五天,也許更長的時間,才能擊穿惠州三丈多厚的城牆吧?前提還是敵人不能趁夜間加固。

初夏的天氣,從海上吹來暖濕的風,穿著鐵甲的身體,分外悶熱,李世貴努力把前胸靠近胸甲,而讓後背有空氣流通,給濕熱的身體帶來一絲兒涼意。

他看了看半裏外土坡上,兩麵杏黃旗、兩麵大紅旗迎風招展。

英明神武的皇帝,久經沙場的陳總督,怎麼會用這麼個笨辦法,慢慢擊穿城牆?以現在的速度,很有可能沒能打開城牆,就遭到李恒、呂師夔的奔襲!

要知道,李恒麾下的兩萬探馬赤軍,全是鐵騎精銳,呂師夔的六萬步騎,也有一萬五千騎兵,如果他們趕來這裏,漢軍豈不是要重蹈唆都兵敗同安城下的覆轍?

李世貴不相信皇帝和總督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既然不是犯錯,那麼就是用計了?皇帝會用什麼計謀,以兩個師兩萬出頭的漢軍,擊敗李恒、呂師夔、劉深三部,共計十四萬新附軍,兩萬探馬赤軍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