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為這樣能解決問題。”趙筠來潑了瓢冷水,“信譽再好,和實際拿到手上,還是兩碼事。金山銀海或許能夠緩解擠兌的風潮,但不能解決根本,老百姓還是會以最快的速度,把金鈔換成真金白銀。
故宋當年的四川鐵錢,和湖廣一帶銅錢的兌換,就是這樣的狀況,不管官府怎樣保證鐵錢的兌換價值,人們總會盡可能的把它兌換成銅錢,因為任何人都知道,銅錢的實際價值高於鐵錢。”
劣幣淘汰良幣,在宋代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人們早已有所認識,時人說“富商皆藏折二錢(銅幣)於家,市麵會子泛濫”,就是說商人把“良幣”藏在家裏,把“劣幣”想盡辦法盡快出手,以至於市麵上到處是劣幣,而良幣不見蹤影。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楚風想起了硬幣的往事。
小時候,硬幣少見,小孩子喜歡收集硬幣,則硬幣成了良幣,被人們用儲蓄罐大量儲存起來;長大後,國家投放的硬幣多了,人們卻嫌它攜帶不便,很多地方拒絕接受硬幣,誰拿到幾個一元五毛的,一般會盡快把它用出去。
可見,良幣劣幣是相對而言的,嗬嗬,隻要讓金銀變成劣幣,不就結了?
亞伯拉罕離開金山銀海的時候,隻覺得曾經自鳴得意率先前往兌換,似乎也算不得什麼“先見之明”了,畢竟大漢的金銀如此之多,隨時都可以去兌換。
再想想那天頂著寒風,忍著饑渴,吞米糕吞得差點噎死的狼狽,進而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
這幾天和三佛齊來的商人,談了一大筆胡椒的買賣,正在望海樓喝酒聽曲,撞見快嘴快舌的洪家二嬸,洪梅氏自然不會放過打擊他的機會,“怎麼樣,我說皇帝不會缺錢吧!咱們這麼大一個漢國,難道還會缺你那兩個錢,故意和你為難?笑話!”
哼,你知道什麼?就算鈔票永遠能兌換黃金,我也願意早點兌換了,沉甸甸的金條子拿手上,比你幾張紙片保險!
《圖拉》上說,能平安的,決不冒險,我願意把金子捏手上,我樂意,你管的著嗎?亞伯拉罕一邊在心裏嘀咕,一邊叫過小二結帳。
他隨手拋下塊碎銀子,誰知小二並不稱量,畢恭畢敬的道:“對不起,客官,你有金鈔,或者硬幣嗎?本店不收金銀。”
“什麼?真金白銀都不要?紙片比銀子值錢?”亞伯拉罕氣得麵皮通紅,他就不明白了,怎麼這鈔票處處和自己作對?
小二麵有難色,把腰彎的更低了:“琉球財稅局前天發的通知,今後小店交稅,他們隻收鈔票和硬幣,各處店鋪都收到了這個通知。更有皇上家賣的鹽巴、玻璃器皿、鐵器,洪大娘子的肉、蛋、魚,王大娘子的呢絨、棉布,鄭大官人的煤炭,祝家的洋貨……通通的隻要硬幣、紙鈔,不收金銀塊。”
亞伯拉罕不解的眨著藍眼睛,“給你金銀,你不能去財稅部兌換嗎?這不跟紙鈔一樣的嘛!”
“不瞞客官說,還真不一樣。金鈔、硬幣能兌換足額的金銀,但金銀要兌鈔票、硬幣,就得在成色上扣半成的火耗。”
這、這、這,亞伯拉罕真的呆住了,半成火耗,自己那麼多金條,損失可不小!良久他才心疼的叫道:“陛下怎麼能言而無信,不是說了自由兌換的嗎?”
“你自己沒看清楚規定,還好意思斥責皇上!要擱以前呐,還不得治個大不敬的罪過!”洪梅氏笑盈盈的從樓上走下來,“當初章程上就說了,紙鈔、硬幣能隨時隨地兌換足額金銀,可沒說金銀能足額兌換鈔票啊!把金銀做成硬幣,不得有火耗嗎?”
確實,隻關心了鈔票能不能足額換金子,從來就沒想過金銀換鈔票還得加火耗,亞伯拉罕一陣頭暈。
不怕,把金條子給三佛齊商人,反正他們那兒是按金子結算,斷斷不要紙鈔的。
“噢,親愛的亞老爺,我想問問您,咱們談好的價格,是用金鈔結算吧?”正巧,三佛齊商人剛踏進店門,就瞧見了亞伯拉罕。
“這、不至於吧?你們三佛齊,用黃金不是好好的?”
“對不起,我要金鈔,因為我必須用金鈔從王夫人的布廠購買棉布。”三佛齊商人聳聳肩,攤著手說:“要麼您給我金鈔,要麼您把價格提升百分之五,以抵償財稅部征收的火耗。”
亞伯拉罕這次,是真的暈倒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