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悲情下的生活(2 / 2)

焦山、崖山兩次大敗,讓張世傑英名盡喪,可這兩次敗仗,他都是指揮的水軍!北人乘馬、南人使船,張世傑南下歸宋前,怕是連船長什麼樣兒都沒見過,讓他指揮水戰,不是趕鴨子上架嗎?

時人評價“張世傑步兵而用之於水,劉師勇水兵而用之於步,指授失宜,因以敗事”。試想,後世的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讓他指揮裝甲戰車能行嗎?叫沙漠之狐隆美爾去開潛艇,又是什麼情形?

朝廷用人不當,水戰之敗非張世傑罪過。回到騎兵這個老本行,翁婿倆如魚得水,在追擊張弘範的戰鬥中,蘇劉義斬下了一位千戶、三位百戶的頭顱,張世傑則一馬當先,砍斷了漢奸堂弟的張字大旗,直接導致了敵兵的節節後退變成一場無可挽回的大潰敗。

故而兵部簽發了嘉獎令:大紅色的緞子麵兒,“榮譽證書”四個繡金字,打開內頁,“張世傑在鼓鳴山戰鬥中,奮勇殺敵、率先奪旗,榮立一等功一次,特發此證以資鼓勵。茲令,兵部長侯德富。”

女婿蘇劉義也有一本,同樣是一等功,拿著證書,翁婿倆倒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了。立功受獎倒也罷了,畢竟是自己出了力的,妙高山腳,張字大旗往地下一丟,九拔都戰敗一吼,新附軍就呼啦啦的跪地上請降,這份功勞,什麼獎勵都當得起了。

嘉獎便罷,可提拔為排長的通知也跟著來,這就讓人為難了。張世傑家中頗有資財,蘇劉義更是了不得,蘇東坡後人,原名一侯,德化縣人。他長習騎射,熟諳武略。性慷慨豪爽,平生忠肝義膽,誠以待客,常能溫恤貧困鄉鄰,人皆樂與交遊。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元軍迫近臨安,進行危在旦夕,下詔天下忠臣義士勤王,蘇劉義集鄉民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況吾祖世食宋祿,正宜精忠報國”,於是十萬人隨他從軍,“一呼十萬”,因此閩西之地皆稱蘇劉義為蘇十萬,毫不誇張的說,蘇劉義跑回老家去,扯著嗓子喊一聲,就能再拉起十萬農民軍。

這樣的身份地位,漢軍中當一小卒,別人隻說你是賭氣,故行怪異之舉;但真要做軍官,豈不是忘了舊主,貪圖富貴?雖說新儒學上,忠於民族勝過忠於一家一姓,可張、蘇二人當了幾十年趙家忠臣,一時半會,還有點轉不過彎來。

“管他的!”蘇劉義朝嶽父大人拱拱手,“老泰山,自投到軍中,我看呐,他們還真沒把咱們當外人看,各級軍官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該給的一樣沒少。姓楚的既然有這般胸襟,咱們現在退伍,倒顯得小家子氣了。依我看,咱們再替他立幾樣功勞,然後仿關雲長的作為,封金掛印而去,回家自在逍遙,千百年後,豈不人人說我翁婿不貪圖富貴,是個大大的好漢子!”

關雲長的作為,那是武聖啊!這句話一下子打動了張世傑,趙家天子不是劉備,倒像是阿鬥,怎麼的都扶不起來了,可立下大功再封金掛印而歸,這般作為真是太完美不過了!

嗯,還是女婿知道老丈人。張世傑捋捋胡須,微笑著點頭表示同意,兩人向行宮走去,那兒要舉辦一場慶功宴。

行宮中張燈結彩,酒肉的香味遠遠飄散。慶功宴,這是楚風的主意,蒙元暫時無力南侵,而漢軍擴大後的整訓需要三個月到半年,這段時間裏,必須讓閩西粵東六州百姓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上來,暫時忘記戰爭的傷痛,全心全意投入到戰後的重建家園。

慶功宴,給將士們、百姓們發出兩個信號:第一,我們打敗了五十萬元兵、消滅了兩個蒙古萬人隊,盡管咱們自己損失慘重,但咱們是打贏了的,堂堂正正的打敗了蒙古鐵騎!

第二,戰爭暫時停下了,生活還得繼續!咱們隻有種出更多的糧食、造出更好的刀槍、練好更精銳的軍隊,才能應對蒙元的下一次攻勢,才能解救淪陷區的兄弟同胞!

張世傑翁婿是一等功臣,他們坐到了首席上,和陳淑楨、楚風兩位老熟人同席。世事滄桑,唏噓感歎,慢慢的酒越喝越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