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軍隊馬匹幫忙,每天堅持四十裏行程,連續幾天百姓們就不得不把笨重而價值低的東西扔掉,這時候再讓軍馬幫他們馱運,既得民心,又收快速趕路的實效。
“楚總督拿繳獲的戰馬搬運民物,甚得民心呐!”劉子俊酸酸的來這麼一句。雖然寧都大捷主要是陳、楚二人出力,但我們好歹也流血犧牲了,姓楚的二話不說就把六千匹戰馬全揣兜裏,丞相大人也不發一言,真真叫人喪氣。
楚風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笑笑不答話。
等麾下諸將到齊,文天祥捋著胡子,笑眯眯的說:“楚總督前日與本相說了個方略,本相今日便召集諸位,議一議將來該當如何。楚大人,請吧。”
楚風走到帳中地圖前,手掌撐開在贛南、閩西、粵東三個地方分別按上一按,三地正好成品字型:贛南在北,閩西居東,粵東在西。
諸將看著地圖,眼睛就漸漸的亮了起來。
“本來與朝廷議定的方略,是以武夷山、南嶺為戰線,贛南是居中防守的一環,則閩廣全為我安全的大後方。
現在贛南已失,但敵人要從贛南進閩廣,必由閩西入閩,或由粵東入廣。閩西、粵東俱是山地、丘陵,而且靠海,完全可以和韃子鐵騎周旋一番,若將來積蓄力量,可由兩地分路進兵,再圖贛南,兵鋒略江淮兩湖,則天下事尚有可為。
陳大使麾下客家兵、佘兵都是閩西人,正好在此一番作為。汀州城池高厚地勢險要,可以據守,且我從漳州、龍岩、蓮城到汀州建立了補給線,兵、糧、器、餉都可以從海上經這一路運來,汀州外援不絕,則必定萬無一失。
文丞相兵下粵東梅州,梅州北上可直抵贛南,東向則和陳大使的閩西連成一片,便於雙方協同,南下經潮汕便通海,同樣可以建立海上補給線。”
劉子俊有點失落,“便有補給線又如何?在贛南行朝尚且不發糧餉軍器,退到梅州便有了麼?”
“朝廷有朝廷的考慮,不過我琉球漢軍願助丞相一臂之力!”楚風一句話震得將軍們瞪大了眼睛,“此次繳獲的戰馬,分丞相一千五百匹,我在汀州存有盔甲武器千套,也送與丞相,另有白銀一萬助餉。今後丞相但有所需,琉球隨時從海上運來!”
千套盔甲武器、萬兩白銀軍餉!驚得帳中人麵麵相覷,隻有文天祥事先知道,摸著胡子,笑嗬嗬的不說話。半晌,劉子俊才反應過來,忽的一下拜倒在地:“楚總督公忠體國,劉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日才知楚大人一片赤子之心!請受劉某一拜!”
楚風慌忙扶他起來,心說我也不是什麼大公無私,助人亦是助己嘛!琉球最需要的是時間,每拖一天,它和元朝的實力對比就拉近一分,你們打生打死,也是在為我贏得發展時間呐。
琉球的優勢,不是戰鬥力,而是生產力。漢軍的戰力,基本來源於琉球強大的工業生產力量。
如果過早的把琉球拖入和北元的全麵軍事對抗,就不能快速提高生產力、壯大自己的實力。倒不如琉球出錢出槍,文天祥、陳淑楨出人出力,雙方各展所長,和北元大幹一場。
這種事情,二十世紀美蘇爭霸時期,在越南、阿富汗、非洲屢見不鮮。
它叫做代理人戰爭。(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