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兵器鋒銳、盔甲堅固,可以低價賣給朝廷;琉球火器犀利,現在庫存還能騰出一些,可以分給朝廷大軍使用,”楚風頓了頓,接著說:“但是火器使用必須要經過訓練,下官願派軍官到張樞密軍中教授用法。”
“不行,絕對不行!”陸秀夫立刻叫了起來,“朝廷軍隊,豈能容你藩國派官進駐?”
陳宜中也微微搖頭,大宋祖製將不專兵,如今兵亂,方事急從權,讓張世傑專製兵馬,已是違了祖製,怎麼肯又讓楚風派官到營中去?便是他為人圓轉,也不敢開這個口子。
楚風懇切的說:“朝廷水軍十五萬,其中能在陸上和蒙古韃子一較長短的,不過是張樞密麾下淮軍萬餘,其他是江南帶來,甚至是到福州後新招募的,隻能打打順風仗、做做後勤,這樣兵若沒有火器相助,恐怕難以和阿剌罕、唆都的精銳相抗。
火器使用步驟繁複、自身有危險,不怕列位笑話,我琉球軍千餘人,訓練投擲手榴彈、發射火炮,都有死傷。若是覺得我琉球派官教授不便,可以將各營都頭以上將官集中起來,由我琉球傳授火器用法。”
陸秀夫冷笑道:“那和你派官到各軍,並無區別。”
楚風還待再勸,張世傑搖搖手:“我大宋軍便是沒有火器,亦能取勝。再者,雖然我火器不如琉球犀利,但也有震天雷、霹靂炮,足可克敵製勝。”
楚風無奈的搖搖頭,閉上了嘴。大宋朝,永遠是防自己人比防外人厲害十倍。
很快擬定了作戰計劃,朝廷軍隊經蒲田攻福州,待打下福州,沿閩江逆流而上,到去年文天祥曾經開同都督府的南劍州,利用那一帶的大山進行防守,同時遏製敵人沿閩江下福州。
楚風的琉球軍、陳淑楨的佘漢義軍則西去漳州,自漳州北上龍岩、蓮城、汀州入贛南,和文天祥會師。
“喂,楚總督,”走出行宮大門後,楚風被叫住了,身後,陳淑楨的眸子燦若晨星,“你剛才說的火器、訓練什麼的,能教我們佘漢義軍麼?”
楚風大喜,拽了句文:“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天呐,這是支什麼樣的軍隊啊!第二天,在泉州城東邊空地上,看著集合起來的佘漢義軍,楚風頭皮發麻。
人數,的的確確有五萬,不過戰鬥力恐怕當不了韃子精兵三千。小的十二三歲不到大人肩膀高,老的甚至年過花甲,還有不少婦女;沒有軍紀,東一堆西一堆圍成團,每個團的人互相之間倒是非常熟識,大概是同一個村寨裏出來的,並且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多半是全家齊上陣。
陳淑楨臉有點紅,她的解釋讓楚風哭笑不得:“佘人、客家人民風強悍,和鄰村搶水、搶地,往往全寨出動,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打的。”
暈倒,他們把兩軍對壘當成打群架嗎?楚風再看看他們的裝備,更加破爛不堪:沒有製式的軍服,穿得破破爛爛,少數人有件皮甲,而鎖子甲、魚鱗甲一千個人當中大約有一件,拿的武器五花八門,獵弓、砍柴刀、斧頭、削尖的毛竹,甚至還有人扛著扒糞的鐵耙子……
楚風喃喃自語:“這樣的軍隊,也能打勝仗麼?”
陳淑楨就站在楚風身邊,她自幼練武,耳力甚好,聽了這話立刻反駁:“怎麼不能?我們在漳州一帶殺了不少元兵呢!”俄而聲音低了下去,“隻不過,隻不過傷亡比較大。家父兵書上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我們殺敵一千,自損三千有餘……”
楚風聽的悚然動容:一支能承受如此巨大傷亡的軍隊,就算是訓練再差、裝備再爛,它也能讓人肅然起敬!
客家人,是三國、東晉、唐、五代為避戰亂,從中原南遷的漢人,他們保留著漢民族最初的優點和缺點,他們不知變通、脾氣又臭又硬、規矩大得嚇死人、一言不和就要吵鬧打鬥,一千年兩千年仿佛一直不曾改變過分毫,但他們有一個優點,唯一的優點,就是永遠不投降!
是的,曆史上至元十六年初崖山海戰宋朝滅亡,但陳淑楨的義軍一直堅持到至元十九年(西元1282),其時大宋已經亡了三年,這些客家人還在堅持鬥爭!
義軍失敗以後,客家人是否做了大元朝的順民?決不!他們逃進贛、惠、梅、汀四州的莽莽群山,父傳子子傳孫,終究不降元。林天成、鍾明亮、朱光卿、聶秀卿等人前赴後繼的舉起義旗,向蒙元政權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他們的後代中,還會有下列威名赫赫的人物: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韋昌輝、李秀成、石達開;方同誌、陳丕顯、葉劍英、楊成武、肖華 、朱德 、劉亞樓、宋慶齡、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