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 殖民者(2 / 2)

琅琅的讀書聲從前甲板駕駛艙傳到中甲板的官廳,楚風停下手中的筆,微微一笑。

敏號航行在琉球到呂宋的海路上,此行除了全船水兵,還有楚風和翻譯葛懷義,以及從煤礦、鐵礦、石灰場抽調的十五名漢人技工、五十名土人小工,最後還有兩個班二十名陸師士兵。

這是琉球漢人第一次對外殖民,工人和士兵們將在黃金的國度常駐下來,每過一個月,敏號會帶新人來接替他們中的一半人,並帶走開采出來的黃金。

單靠捕撈鯨魚,琉球的財政收支並沒有好轉。因為向二嬸回購鯨魚油用作照明和潤滑油,除掉買油費用,每頭鯨魚隻賺十幾二十貫,實際上是用捕撈鯨魚的勞力,向二嬸交換了熬製魚油的勞力,另外通過征稅,能從二嬸的鯨魚生意再收到三十多貫稅——一頭碩大的鯨魚,琉球政府的收入不超過五十貫,聊勝於無罷了。

何況捕鯨魚不是在自己池塘裏撈條草魚鯉魚,打鯨魚要出遠海,在洄遊路線上等,撞運氣才能碰到,運氣好,上午打一頭下午打一頭,運氣不好,三五天不見它的影子。這五十貫收入也很不穩定。

隻有大量貴金屬貨幣,才能立竿見影的解決財政危機。現在琉球的人力物力,已經能夠支持小規模采掘型殖民活動了,呂宋的黃金,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楚風生活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產國,08年產量280多噸,是同期菲律賓的九倍。但那是采用了現代生產工藝,每噸礦石中黃金含量超過五克,即百萬分之五的含量,就有商業開采的價值。

在古代,什麼電解提純王水提純氯銨法提純通通做不到,隻能采用原始的淘金法,最多用汞齊化,這樣條件下,每噸礦石含金量要達到100克才有商業開采的價值,也就是說,隻能開采富礦。

不過隻要有富礦,生產又非常容易。不像鋁、銅、鐵這些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不是氯化物就是氧化物,非得經過冶煉才能得到金屬單質;黃金在自然界中是以金砂、金塊的單質存在,不需要冶煉,所謂熔煉黃金不過是除掉附著的沙粒雜質,或者把金砂熔成金塊,金塊熔成金錠。

黃金的熔點又非常低:1064.4攝氏度,比銅還低,更遠低於鐵,“真金不怕火煉”,指的是黃金性質穩定在高溫下不發生化學反應,而非指黃金熔點高。熔化黃金在技術角度上非常簡單,埃及、巴比倫、夏朝,所有古文明都在人類的蒙昧時代得以掌握。

黃金開采容易,古代的漢朝、羅馬帝國、古埃及,都是黃金的國度。古埃及由於黃金得來太過容易,法老竟然規定黃金和白銀價值相等。凱撒大帝征伐埃及,得到大批黃金,凱旋式上抬著遊行的金錢達到六萬零五百塔蘭特(talent,一塔蘭特=三十公斤),金冠二千八百二十二項,重二萬零四百一十四磅。漢朝人也大量使用黃金和絲綢之路上的西域人作國際貿易,還鑄成一斤重的圓形金餅,作為大宗貿易的支付手段。

而這些文明古國到了數百上千年後,驚訝的發現:黃金沒了!

當然了,富礦開采完了,貧礦沒技術開采,黃金產量出現了大幅下降。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曾和大臣說:“我聽人講,漢朝天子的黃金非常多,用金子賞賜大臣、購買西域的珍奇貨物。為什麼到我做了皇帝,金子就這麼少,想搞點黃金花猜花猜咋這難呢?”

臣子不懂礦物學,也隻能胡扯一通搪塞過去。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歐洲,這便是十五六世紀大航海時代展開後,菲律賓、南美、南非、美國西部等等處女地成為黃金國的原因:歐洲、中國這些古老土地上的黃金富礦已被開采完了。

宋代黃金產量大幅下降,金銀比價已經升到一比十,從呂宋開采黃金,變得非常有誘惑力:那是一片礦產采掘的處女地,富礦比比皆是。

琉球漢人中,並沒有掌握黃金采掘技術的人,采礦行動,自然要楚風親自出馬,好在匠戶出身的技工心靈手巧,隻要帶一帶,采金這種非常簡單的工作,很容易學會的。

親愛的麻那巫同誌,半年不見,你還好麼?楚風想起那個狡猾的達圖,用大堆金子換了六副盔甲武器還自以為賺到了的家夥,嘴角就翹得更高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