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是怎麼了?陳懿莫名其妙的看著前方,琉球人打頭的那艘船橫過來,用側舷對著自己。
這個時代,為了發揮衝角的威力,水師交戰,向來是船頭對著船頭衝擊,其次才是舷側拍杆拍擊、弓弩勁射,最後接舷肉搏。
開始就把船側對著我們,是什麼意思?陳懿遲疑間,對方船轉向,與雁翎陣左邊的翅膀平行,航線也由相向對進,改作與陳家船隊航向成九十度角。
琉球打頭的那船,側舷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窗戶,兩百丈的距離,海盜們清晰的看見。從窗戶中伸出了一個個圓柱,中間有著黑洞洞的口。
在它發言之前,沒人知道那是什麼玩意;但在它響起之後,一切都完了。
海盜們首先看見那些黑洞洞的東西,按船首到船尾的順訊,輪流噴發出火焰和一陣灰色的煙霧,然後海麵上響起了“咚、咚、咚……”,一連串的巨響如悶雷滾過天際,雁翎陣翅膀尖兒上的那艘船,前後左右的海麵上冒出一根根粗大的水柱,突然船身一震,仿佛整個世界的時間停止流動了。
半晌,從船中部傳來哭爹叫娘的喊聲:“媽呀,菩薩保佑啊,咱們的船被雷打穿了!”
陳昱就在這艘船上,為了充當先鋒,船位比較靠前,自然也就遭受了首輪打擊。他下到二層甲板,驚訝的發現,船舷側板被打了壇子大的一個洞,船艙中一片狼藉,有個小嘍囉靠在木柱上,上半身軟軟的耷拉著,顯然骨骼內髒都被打得粉碎。
這是什麼武器,竟有如此威勢?難道,琉球人會召喚天雷?陳昱驚駭的看著遠方的敵船,再沒有戰前躊躇滿誌的驕態。
這不是天雷,這是三斤炮的威力。
就像騎兵絕不是給配了戰馬的步兵,同樣,戰艦也絕不等於木船加炮。戰艦,它至少需要艦船、火炮和水兵三個要素的結合。
剪式船,並不適合做炮艦。這種船型是世界上最快的風帆船,在十九世紀被美國人用於跨越太平洋的走私活動,最高時速超過20海裏。
試想一下,一艘木船以超過三十六公裏的時速在海麵上飛馳,是什麼感覺?稍微遇到點情況,船長就要守到甲板上,防止嚇瘋了的船員砍斷帆索,另外也為了在真正需要時親手砍斷帆索。
劇烈的顛簸、不安全因素太多,楚風的剪式船沒學老美這麼搞,加強了結構、增加了重量,降低了速度最高隻有14節,但它橫向強度不夠,難以承受側舷十多門大炮的後座力,估計這些炮一次齊射,船身就會散架。
在設計戰艦時,楚風參考後世流行的武器平台三要素:機動力、火力、防禦力。火力是前裝滑膛炮,自然采用舷側開炮窗,從船頭到船尾一溜排上十幾門最好;機動力以剪式船最好,英國的女王船也將就;防禦力,就三斤炮八百米的射程而論,如果能始終和敵船保持距離,這時候的什麼拍杆、衝角、床子弩全沒效果,就算拿紙糊一個船敵人也拿你沒法,隻要別讓敵人靠幫打接舷戰——防禦力大部分歸結到了機動力。
於是設計思路以機動力第一、火力第二、防禦力最後考慮。
最終出台的船型,簡單的看,是女王船的船身收窄、變矮,加上剪式船帆係的四不像船舶。本來以五百噸的級別,可以采用兩層炮甲板,但楚風認為加強機動力和適航行,特別是遠航持續力比火力更重要,所以隻用了一層直通式炮甲板,經加固處理,能夠承受大批火炮射擊的後座力——即使這樣,也不能所有炮同時開火,需要按順序依次射擊。
兩側各開有十五個炮窗,裝同樣數目的三斤炮,全船裝炮三十門,在船上操炮不需要推著跑,炮組減少到4人,加上三十名水手,全船乘員150人。
另外的兩艘船是配合行動的老式剪式船,它們隻在船首安了一門三斤炮。
第一輪齊射就嚇破了敵膽,貌似應該高興才對,但有人不這麼想。
新造的釣魚島號戰艦上,侯德祿黑著臉罵炮手長麻老五:“十五炮命中一炮,你這炮手長怎麼當的?你是打船還是朝海裏打魚?”說罷順手一鞭子抽到他大腿上,疼得他一跳。
麻老五氣鼓鼓的衝下炮甲板,一邊把鞭子舞得呼呼響,一邊大聲喝道:“十五炮命中一炮,你們這些炮手怎麼搞的?你們是打船還是朝海裏打魚?八貫銅錢一月的飯,不想吃了麼?”
炮手們惶恐,手上動作立刻快了幾分,很快,第二輪齊射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