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章 水果王子(2 / 2)

忙果因為庶出,自小在宮中沒幾個人看得起,跑到大宋做生意,宋人視他為蠻夷,稱作“海獠”,社會地位還比不上沒有功名的白身士子,去逛窯子,連**都不待見。隻有陳丞相肯紆尊降貴與他交往,現在遇到楚風平等待人,他立刻引為知己,又是酒醉之後無話不談,沒多久兩人就差拜把子了。

聽說琉球出產海鹽、鋼鐵兵器,忙果十分高興,主動提出要楚風在占城設立商棧,雙方長期貿易。

如今的占城以海洋貿易立國,它的位置在今越南南部沿海地區,這個地理位置非常討巧,差不多在廣州、泉州到馬六甲海峽的中點上,宋代海船缺乏橫跨大洋的技術力量,雖然最遠到達東非沿岸,但大家更青睞比較安全的沿岸航行。廣州泉州和馬六甲、三佛齊甚至天竺、阿拉伯之間往來的商船,都喜歡以占城為中轉站,使這個國家迅速的富裕起來。

鹽鐵自古利大,且對占城有更重要的意義。中南半島上,內陸地區不產鹽,部落要向沿海國家購買食鹽,控製食鹽貿易,就等於控製了這些大大小小如繁星般眾多的部落——中國西南地區和臨近的緬甸老撾柬埔寨山區,食鹽十分缺乏,大山中的村寨,村民們把鹽塊用麻繩吊在灶台邊,燒菜的時候就扯下來在鍋裏輕輕擦一下,舍不得多擦,怕浪費。

至於鋼鐵就更不得了,越南鐵礦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太原、高平等省,在安南境內;南部的占城疆域,還沒發現有價值的鐵礦,占人的鐵器嚴重依賴進口,最近他們一方麵要防備元韃子來攻,一方麵又要對付真臘、安南,軍備缺口極大。

忙果胸無城府,又喝醉了,把這些情況竹筒道豆子一樣全說出來。楚風得知這個消息,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日益擴大的生產量,靠祝家幫助銷往兵荒馬亂的大陸,靠琉球本土的那點可憐的內需,靠呂宋島上賣土人,顯然無法消化完全,進一步影響到擴大再生產的流程。而占城是一個商貿發達的國度,它背後站著整個東南亞,甚至可以遠達天竺、阿拉伯,如果能打開這片廣闊的市場,以小小的琉球而論,今後很長時間可以不用擔心產品銷路。

工業化這頭怪獸,一旦放出籠,就天然的具有超級擴張性。因為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自己的國土上提供所有的工業原料,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自行消化所有的工業產品。對殖民地的需求,在工業化開始的第一天就被決定了。

楚風記憶中,自己供應所有工業原料,並消化所有工業產品的國家隻有一個,在鴨綠江對岸……效果如何,實在不忍心說了。

亂世之中,絕難獨善其身,琉球海峽也絕非不可跨越的天險,忽必烈的大軍甚至打到了日本。在建設鹽場的時候,楚風就思考了一個問題:怎樣對付遊牧民族,為什麼華夏從治世、亂世交替,一次次建設起燦爛輝煌的文明,又一次次被野蠻落後所毀滅?

這個命題在五胡亂華、在宋元之交、在明清鼎革的時候,都有無數人思考過,他們上下求索他們晝夜苦思,但沒有得出最正確的答案。

曆史給了毫無爭議的答案。進入十七世紀,人們驚訝的發現,曾經縱橫草原的天之驕子、上帝之鞭們,在工業化的近代軍隊麵前,軟弱得不堪一擊。遊牧民族天然的騎兵優勢、嗜血殺戮和精良箭術,被鋼鐵和火yao輕而易舉的撕成碎片。

戰爭,從體力、馬匹和凶殘程度的競爭,變成了工業生產能力、人口素質和整體社會結構的競爭。農耕民族從此取得了對遊牧民族的全麵優勢。

如果是曆史學家、軍事學家或者政治家,也許對此會有很多的解讀,但工科出身的楚風,隻會得出一個結論:工業化才能救中國。

工業化,對內就要建設商品社會,對外,必須拓展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