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第三類接觸(2 / 2)

仔細觀察,山嶺掩映間,影影綽綽的竹樓、茅房。見到這麼一艘“巨艦”泊下,居民們非常驚慌,很多大大小小的黑色人影在村寨裏來回奔跑。

忙亂了好一陣子,才有一小隊男人,拿著武器走到海灘。他們身材矮小、皮膚黝黑發亮,頭頂的毛發卷曲著,體表毛發稀疏,總之,南島族係的特征,在他們身上比台灣土人體現得更加明顯。

這些人隻有三十多個,全身隻有腰間用不知名的植物纖維包裹,遮住胯下的重要物事。手中的武器非常原始落後,一位頭插鸚鵡羽毛,大概是酋長的人物,拿著把彎彎曲曲的鐵劍,看起來就是張飛的丈八蛇矛,隻有矛尖的那段。其他的男人,拿著前端削尖,在火中燒黑烤硬的全木製短矛。

葛懷義是這次遠征的重要成員:翻譯。他十三四歲時在臨安同文館中做過小廝,曾經負責服侍一批三佛齊商人,時間長達兩個多月,很會說些幾句馬來話。

蹩腳翻譯嗚哩哇啦的一陣喊,大意是我們來做生意,沒有惡意請放心之類的套話,反正所有第三類接觸,不管西班牙人登陸印加帝國還是ET降臨地球,都是這番話。

哈,居然有反應!海灘上的眾人一陣騷動,那個拿蛇形彎劍的頭目也嘰裏咕嚕的一陣回話。

在葛懷義聽來,這些話和三佛齊人說的極其類似,隻是語音、語調和少數吐詞的區別,配合著雙手比比劃劃,大體上能搞懂。

雙方磕磕巴巴的交流一陣,覺得沒什麼危險了,楚風下令漢軍士兵登陸。舷側的起重機把小艇從甲板放到海麵,士兵們從繩網上攀援下船,乘上小艇,劃著槳向海灘駛去。

第一批登陸的是侯德富率領的二十個人,第二批是楚風和另外二十個人,其餘的人留在船上。

看著越來越多的“鐵皮人”上岸,土人們明顯流露出畏懼的神色,裸露的皮膚與鋥光瓦亮的鋼質盔甲,火烤木矛和精鋼長矛、彎刀,矮小的身高和腱子肉鼓鼓的小夥子們,都形成了力量上絕對的差距。

楚風一直擺出微笑,向這群土人示好,發現效果不明顯,他撓撓頭,拿出一柄鐵質小刀,遞到頭插鸚鵡毛的土人酋長手上。

酋長像被燙到似的一縮,黑麵孔上白眼珠瞪得老大,驚恐的看著楚風。

葛懷義好一陣解釋,酋長才明白這是送給他的,當下驚喜得朝天跪倒,連連感謝大神。兩邊慢慢交流才知道,這些土人來自南方的一個大島,當年他們的祖先乘坐著“巴郎蓋”飄洋過海來到這裏,定居下來建設的村莊也叫“巴郎蓋”,至今已有三世。“巴郎蓋”船早已朽壞,這些人離了大族群,缺乏造船技術,就隻能呆在這兒,連鐵器也慢慢鏽蝕、腐壞,現在村中唯一的鐵器就是老酋長那把彎劍——他們叫做“克力士”,所以得到楚風的贈送,自然非常高興。

可惜這兒沒有黃金,楚風拿出一小塊仔細詢問,並表示這麼一塊就可以換取很多鐵器時,土人們依舊搖頭,好奇的看著這種奇怪的東西。

不過還是從他們口中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所有土人酋長的尊稱都是達圖,部落稱為巴郎蓋,沒有國家,但更南邊有一些大的巴郎蓋,組成了馬迪亞斯,似乎是一種部落聯盟。

再也問不出什麼有用的信息,贈送給土人幾件小東西,楚風一行人離開了這裏。

沒有黃金,沒有貿易,之後的一百年間再沒有商人踏足這裏。直到一位希望找到珍奇物種,為自己在大漢動植物標本館和動物圖集上留下個名字的博物學家,他來到此地時,驚奇的看到,土人們膜拜一種頭戴圓形帽子、身穿桶狀盔甲、手執長矛的奇怪神像。

其中一尊最大的神像,居然和遍及世界各地的開國皇帝的雕像頗為神似。

===============

逢十章使用起點至高神之終極禁咒-票票召喚術!投票滿百送土人木雕神像一個,投票滿萬送菲傭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