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修)
春闈一過,各部司的選拔便開始了。
大理寺招一名主廚,要擅烹魚鮮,江州風味最佳。不單待遇不錯,還有官舍可住——京城這地方,別的倒還好,就是租金實在是貴。
楊枝在江州嚐珍館廝混了不少年頭,一手魚鮮料理的堪稱上佳。而且她無意中得了兩本“寶書”,其餘一本恰恰關乎大理寺秘辛,真正是錦上添花。
書是她在貢院前的舊書攤上買的。賣書人一副乞兒樣,有貢院仕子調笑取樂,考問他詩詞文章,他一概懵懂不知,攤上卻擺著幅趙邳的《夜宴圖》真跡,賣一吊錢。
楊枝幼時見過這幅畫,當時夫子一臉神往地為大家講評趙邳的筆觸。那幅畫此刻理當是在……怎麼會在貢院前的一個破書攤上?
不過當年大亂,王府被抄後,人都流落幾轉,一幅畫經幾回手,也不是什麼難料之事。
隻這麼一出神間,楊枝一句“老板,我要了”還沒出口,那幅畫就被人捷足先登了。買畫人生怕賣家反悔,撂下一吊錢,連包都來不及讓人包,抱起那幅畫,跑地風馳電掣、利落決絕!
行大事者當狠厲果決,是她,格局小了。
楊枝望著那風一般的背影,心下一片愴然——到手的潑天富貴從指間摜了個稀碎。都怪她年初上香的時候扣扣嗖嗖,蹭別人的殘香許願!
但是買畫人麻溜的這一跑,也讓她福至心靈——這攤主定是個屁都不懂的冤大頭!
於是在攤前摩拳擦掌,挑挑揀揀,見攤主將一本書往角落裏藏,連忙奪過。剛掃到封頁上“大理寺”三個字,便聽得身後有人朗聲問:“老伯,可有大理寺……”
楊枝一聽到“大理寺”三個字,幾乎是一個激靈般本能將書往懷中一藏:“這本書我要了!”
聲音之洪亮,較之青樓叫價更甚,身側仕子一振,好半天才吐出未說完的那幾個字:“……可有……有大理寺柳公著的《勘案要錄》?”
楊枝捧著缺了角的寶典,亦是一振。
這書名和他口中那本聽起來,怎麼這麼不像正經玩意?
攤主翻檢出一本嶄新的《勘案要錄》,遞給那仕子,道:“二錢銀子。”又轉向楊枝,咧開嘴笑:“小娘子這本是五錢。”
“為何!”
“小娘子這本是孤本,滿京城都買不到了!”攤主道,伸了伸手,搭在那書沿上,作勢要抽回:“小娘子莫不是反悔了,不要也無妨,我老陳頭賣書賣畫從來都講究個你情我願,譬如方才那幅畫,就算那官人此刻反悔,我亦會原數返還錢財……”
傻子才反悔!那畫一轉手,五百兩銀子都是少的!
楊枝聽他說起那幅畫,心下一緊,登時道:“誰說我反悔了,五錢是吧,給!”當即從懷中掏出一塊碎銀,遞給攤主。
攤主笑著接過,眼角堆出褶子:“小娘子爽快人!”說話間又眉頭微蹙,假作踟躕片刻,才忍痛般從攤下抽出一本舊書:“哎,我不日要往南邊去了,我看下小娘子有緣,所謂寶劍贈英雄,好書贈知己——我這還有個孤本,是上一任的東宮詹事……家的隨從寫的,小娘子多加一錢銀子,我就送於娘子了……”
“東宮……”
楊枝愣了愣,一探頭,果見那舊書上潦草印著“東宮寶典”四個字。
顧不得他口中的送其實是多加一錢銀子,下意識接過書隨意翻了一翻,須臾,自懷中掏出一錢銀子,遞出去:“好,這本我也要了。”
楊枝走出貢院街許久,才想起那攤主的手白皙光滑,與溝壑縱橫的臉極不相稱。
**
老陳頭自貢院街收攤,挑著擔子徐徐往東市走,將至臨安街時卻轉了個彎,拐進了一側的倉廩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