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亞統治權歸屬問題,大明新朝始終未有定案,新朝一度向南亞派出官吏,但朝廷官吏完全被南亞豪強架空。
“整個南亞沒有真正統一的zhèng fǔ,如果說有,那就是許進臣的命令。”
“南亞所謂的zhèng fǔ,實際隻是許進臣的參謀部,如果對照曆史上的政體,或許可以認為,他是不成熟的東方集權製和過於成熟的西方分封製度的結合,不能以簡單的封建或者mín zhǔ共和概括。”
“南亞畸形的政體旺盛地為許進臣蓄養著超過十萬隨時處於戰備狀態的軍隊,在許進臣長達三十年的征戰中,南亞土著和移民向許進臣共提供了兩百萬訓練有素的兵員。南亞成為大明本土以外世界最大的軍營。”
……
注:
中國是個玉文化國度,鑽石和寶石的加工技藝相對落後,明國對寶石的重視也遠遠不如翡翠。裝飾用的奢侈品,沒有文化上的重視,鑽石也不過是漂亮點的石頭而已。簡言之,玉石和鑽石,在東方和西方的價值是被分別估量的,鑽石在古代中國有一定價值,玉石在歐洲,幾乎沒有價值。
光明之山,當時世界第一鑽,1304年發現於印度,成名於十九世紀的維多利亞女王及其禦用文人的名作《月亮寶石》,這裏假設明軍在南亞征服中提前找到並賣給法國人。
關於鑽石,清朝時期的確賣出過世界上最大的粉sè尖晶鑽,重398.72克拉,後鑲嵌於葉卡捷琳娜皇冠之上。
以上注釋,為中國玉文化默哀。
小說在這裏結束。
評論區關於許進雷敗壞許進臣的征服事業,將阿育王的死亡歸咎於絕對權利過於牽強。截廢稿如下:
軍鎮製度在實際上將明軍控製區置於殖民zhèng fǔ的統治之下,借鑒唐朝藩鎮製度造成的軍閥割據,張鼎新要求在拉傑沙溪保持一支強大的總督軍以維護總督府權威。許進臣拒絕了張鼎新提議,他沒有強烈的控製yu望,從許家的長遠考慮,他也沒有建立絕對集權製度的打算,在他看來,南亞曆史上著名的阿育王的死亡就是前車之鑒:建立個人絕對權利的阿育王,在他秋鼎盛之際固然可以保證對國家的絕對控製,一旦年老昏聵,缺乏強大控製能力,則手上的絕對權利勢必成為懷璧其罪。
即使是崇尚忠孝節義道德標準的本土,善始善終的帝王也屈指可數,當他們年老之時,不僅需要擔心帝國大權淪於權臣之手,就連親生兒子也不能信任,忙於爭權奪利的皇子,不論他們留下怎樣的孝名,能夠守護在病危帝王身邊的沒有幾個,皇子如此,更不用指望朝不保夕的宦官和宮女。
南亞移民對許進臣隻有感激之情,這份感激,隨著歲月流逝和官僚製度的建立,也許不久之後就會轉化為強烈的不滿,南洋移民反對都督府掀起的蘭芳運動足夠證明,困窮的百姓對zhèng fǔ的感激是最不值得期待的回報。
從許進臣身邊的人留下的隻言片語中,人們不難看出許進臣在南亞問題上的抉擇,他希望留下根深葉茂的許氏家族,而不是尊崇一時的亞曆山大家族。許進臣建立的泛軍事帝國,在許進臣身隕後迅速解體,但他大肆分封部屬也成功削弱了部下元老的權威,不至於出現亞曆山大帝國崩潰後皇族的慘狀:帝國被部將分割,子嗣被爭權奪利的部將屠滅,亞曆山大征服的龐大版圖上誕生的三個強大王國(帝國),不論是埃及、塞留古還是馬其頓,他們都容不下亞曆山大的血脈。
“許進臣為許家留下了最強大的軍隊,但許家唯一有威信震懾諸侯的許進雷,他缺乏足夠的手腕和戰略眼光繼承許進臣的遺產。他不懂得,如果他的權威與契約軍融為一體,竭力扶持上千諸侯認可的許進臣的血脈,則許進臣留下的泛軍事帝國,完全有可能成為貴族共和基礎上的統一帝國——毫無疑問,許進臣一直在做這樣的安排,在匈牙利的意外遇刺中止了這種努力……”(摘自美聯眾國J#8226;C#8226;米勒,《世界刺客傳:毀滅一個帝國的狂熱基督徒》,1925)
感謝諸位的陪伴,經過這本書,我很懷疑自己能否在堅持寫下本書,太苦,太累,尤其是,我發覺自己欠缺的能力太多了,特別是——缺乏持久的熱情。
最後四章本名《眾神與將軍》,主要講述東西方的戰爭觀念和信仰,不過腦子裏的貨sè湊不齊四章。雖然手上資料足夠,短期內轉化為文字卻很困難,為了四章內容閱讀上百萬字,我沒有這樣的恒心了,很抱歉如此匆忙。
接下來偶爾會發些殘篇,空閑時候寫點東西,能有幾個讀者欣賞,總是件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