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年的初春,南宋越州山陰的陸家坳,臘梅如火綻放在山間地頭,田野裏的冰塊已經慢慢融化,莊客成群的聚在田坎壟頭商量著:“今年又該開墾哪塊地,哪塊地土壤肥可以多收糧食。”笑容掛在臉上,身上穿著節日的盛裝,一片喜氣洋洋祥和氣氛。不用說,剛過去的一年是個豐收年,多打了糧食不算,而且宋國的仇人金國被徹底鏟除,宋國的百姓也是普天同慶。
讓陸家更為高興的是:宋理宗執意光複中原,而且派遣宋軍北伐,一路收複了洛陽,汴梁,商丘三京,陸元廷認為揚眉吐氣的時候到了,更重要的是今年正月遙祭祖宗的時候,可以給陸遊燒上一注香,說明中原已經收複了,心下也可有所安慰了。他心下想:“今年祭祀,一定要讓兒子陸傳義來主持,證明陸家後來有望了。”心下高興,滿臉都是喜悅。
正月初一,陸家莊上燈火通明,紅燈籠照在院裏,亮亮堂堂,幾束傲霜而立的梅花更是紅色花瓣開放掛滿枝頭,把院子點綴的喜氣洋洋。莊院裏莊客丫鬟來來往往,抬送著祭祀的禮品,陸家一大家子以及族人相繼來到。
大家整理完衣冠鞋帽,祭祀就正式開始了。陸元廷先在梅花前的香爐裏點上香,看著香火嫋嫋升起,轉過身道:“傳義,你來祝告祖宗,稟告太爺中原已經收複了。”陸家上下一片掌聲,高興之情難以言表。陸元廷又說:“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在家祭的時候堂堂正正告訴陸遊老太爺,他日思夜想的中原已經被官兵收複了。”
人群裏站出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長得濃眉大眼,正正方方的臉形,端正的鼻子和五官,麵白無須,中等的身材宛如陸遊當年。隻見他,首先一鞠躬,接過陸元廷手裏的香站到族人前麵,點燃香輕輕插在香爐裏,然後眾人跪拜。陸傳義跪在人群前輕聲說:“陸遊太爺在上,承您囑咐,今年家祭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官兵已經收複中原了。”聲音結束,眾人一起磕頭,心中默默祭告,自然高興無比。
隨後族人們站起身,按次序把酒灑在梅花根下的泥土裏,陸元廷一遍灑一邊說:“這是您最愛喝的狀元紅酒,今年祭祀沒有忘記您的囑托吧?”說罷已經是滿眼酸楚,流下了激動的淚。
大年夜的晚上,酒席非常豐盛,大家的桌子上都擺滿了豐裕的大魚,還有各色果子蜜餞,肥雞肥鵝,族人們推杯換盞好不快活。酒過半酣,陸元廷看著兒子說:“你已經長大,宋國也富強了,還是應該尋個機會在官府裏謀個差事,也好光耀門庭。”
陸傳義雖然年輕但也知道:“蒙古在北方正虎視眈眈,收複中原隻是表麵現象,短暫勝利之後,蒙古會不會是第二個金國也很難說?但是大年初一還是要強顏為這短暫的勝利慶祝。”想到這裏睜大有神的雙眼,微微一笑道:“說的正是,我正要為國家出力,爭取功名是我的願望。”
“聽說孟珙好比當世嶽飛,你何不尋個機會,到他帳下做個隨軍幕僚也好為國出力?”陸元廷熱愛宋國,眼見理宗比較賢明,也就有意讓兒子到國家效力。他用和藹的眼睛看著兒子,眼裏滿含希望。
“說的是,那過完年我就準備這事”
陸傳義得到父親這句話,正合心意,滿心歡喜舉起酒杯敬祝父親,然後兩人同飲一杯。
陸元廷看了看他年輕的兒子又道:“你的老伯父爺張元幹的孫子張銓在他帳中做參謀,引薦隻是舉手之勞,年後我修書一封,你的功名也有了,陸家的門庭也有光了。”陸元廷舉著筷子,示意兒子吃飯。
陸傳義聽後當然非常歡喜,邊吃邊說道:“好歹也是該我出去闖一番了,為國出力更是義不容辭。”心思早就飄走,陸家坳這片天地太小,到外麵的才大有作為。
酒席上,大家笑聲一片,為陸家又出了一個光宗耀祖的孩子而驕傲,族人紛紛前來敬酒,陸傳義當天晚上大醉。
過了年後,陸傳義拿著父親的書信帶了幾個隨從動身前往投奔孟珙,從越州到了臨安,從臨安沿水路出發,幾個月後又到了湖北黃州,去投奔正在黃州駐軍的鄂州都統製孟珙。
陸傳義輾轉找到張銓,卻見張銓眉頭緊鎖,不解的問道:“張先生為何煩惱?”
“你來的的確不是好時候,現在蒙古人搶了中原又向我們進攻了。”張銓冷靜的對他說:“你很年輕,不過孟都統對你先祖非常敬仰,料想引見做官並不難,估計也會抽出時間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