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long
ago……在遼闊的中原大地上——據專家考證說這地方在今天的河南新鄭,當然專家的話也不可全信,姑妄聽之——有這麼一個村子,叫有熊國。對不起啊,剛寫第一句問題出現了,既然是村子,怎麼叫有熊“國”呢?一個名字而已,你那麼較真做什麼?這就是因為不同年代的不同行政編製而造成的稱呼不同而已,同樣的地方,幾十年前還叫公社呢,還叫大隊呢,現在不照樣叫村。再說當時人丁凋落啊,估計當年這有熊國的規模還趕不上今天的一個村呢。
傳說中黃帝的媽就是這個有熊國的村民,某天她正在野外虔誠地向蒼天祈禱,忽然間電閃雷鳴,黃帝的媽全身麻木,從此就有了身孕。當時的八婆們——對不起,是巫婆們——奔走相告:“不得了啦不得了啦,要不了多久這裏就該有聖人要誕生啦!”結果還是等了很久。據說黃帝在他媽的肚子裏呆了24個月,足足兩年啊!都快趕上哪吒的三年半了。黃帝出生的那天天上出現五彩祥雲,百鳥朝鳳,那排場才叫一個大。二月初二(據說),黃帝誕生了。經查,“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跟黃帝出生這事毫無瓜葛。
黃帝出生的傳說我們毫不陌生,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都是這樣生出來的,比如孔子,比如耶酥……等等。個中緣由我們就不細說了。書上說“黃帝者,少典之子。”這關係到黃帝的出生,也關係到我們億萬以炎黃子孫自居的後代們的出生問題。一派專家說少典是個部落的名字,黃帝是少典部落的子孫,所以叫少典之子;另一派專家則說,少典是人名,是有熊國的國君,如此看來,那黃帝就該是高幹子弟了。這也怪司馬遷老兒當初也不寫清楚,給後世留下了個迷團。
盡管我本人也很想進入高幹子弟的行列,但從後文的“姓公孫,名曰軒轅”來看,我比較傾向於少典是個部落。出生不由己,道路可選擇。公孫軒轅同誌平民出身,白手起家而開創了華夏民族的萬世基業,這樣的故事比較符合我們民族的傳統審美道德,如果講一個高幹子弟是怎麼怎麼努力達到成功的,聽起來老是有點別扭。
曆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三歲看大,五歲看老。這一傳統經驗在黃帝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黃帝一生下來就很聰明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開口說話,幼年時候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後見多識廣,目光如炬……總之一句話,公孫軒轅就是整個村子裏最靠得住的小夥,是最值得托付終身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