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秋風瑟瑟,桂花飄香,京城西山楓葉漸紅,路上行人裹緊衣裳,康乾二十五年的秋天不緊不慢到來了。
京城一隅,百年伯爵府忠勤伯府大門外麵,幾個老成的仆人架著梯子,小心翼翼摘下一頂大紅燈籠,把庫裏取出來的白燈籠掛回原處。
一身素服的二管家站在台階上,踮腳叮囑:“左邊高些,再高些!”
三個月之前,忠勤伯孔連捷出京公幹,途中趕路患了熱傷風,等回到京中,已經病得很重了。接連換了幾位太醫,都沒能好轉,熬了這麼久還是去世了,消息傳開,不少人歎息:孔連捷恭謹能幹,頗受皇帝信賴,還不到40歲。
伯爺夫人蘇氏,原來的忠勤伯世子、如今的新任忠勤伯孔昭服喪三年,謝絕宴請,閉門不出,日子歸於平靜。
府裏內院“翠竹院”,孔連捷第三房小妾呂紅葉卻沒有這個機會了。
“趕我走?”30歲的呂紅葉容顏憔悴,雙眼深陷,瘦骨伶仃地一陣風就吹走了。此刻她愣在當地,臉色比發髻上的白絨花還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在這裏守孝,還能去哪裏?還莊子裏,府裏什麼時候有這樣的規矩?”
周朝規矩,像忠勤伯府這般積德行善、重名聲的公卿之家,丈夫去世,妾室尤其是年紀不大、沒有子女的妾室,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第一,府裏給一筆錢,妾室歸家;第二,給一筆薄薄的嫁妝,安排嫁人;第三,如果妾室不願離開,府裏像以前一樣發錢發糧,給妾室養老。
哪有孝期未完,就把妾室掃地出門的?
站在呂紅葉麵前的是伯爵府內院管事嬤嬤,姓孟,圓胖大臉,胖墩墩的,下人背後叫她“墩子”,當麵諂諛地叫一聲“孟媽媽”。
孟嬤嬤皮笑肉不笑地:“我還沒說完,三姨娘就發脾氣,性子也太大了些:夫人的意思,不是趕姨娘走,是請姨娘到莊子小住,等院子修繕好了,再....”
呂紅葉柳眉倒豎,捏一塊白帕子,指著孟嬤嬤鼻子:“我呸!我是伯爺堂堂正正的姨娘!過了明路、立了文書、擺了酒的!我入府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裏?”
這話是真的。
呂紅葉是跟著孔連捷原配、原山東布政使嫡次女馬麗娘入的伯爵府,當年才7歲。馬麗娘精明能幹,嫁給孔連捷十年,先後生了嫡長女、嫡長子,抬了兩房姨娘,把庶出的兩個孩子養的妥妥帖帖。康乾十三年,馬麗娘病重,把呂紅葉抬為第三房姨娘,與嫡子嫡女自成一派,雖然死了,也令孔連捷填房、如今的忠勤伯太夫人蘇氏的日子並不好過。
沒人比孟嬤嬤--蘇氏陪房媽媽更清楚這些了。
“好大的膽子!”孟嬤嬤眼一翻,平時掛著笑容的臉龐甚是嚇人,“夫人的話,你也敢質疑?誰給你的膽子?告訴你,今世不同往日,可不是你這賤婢放肆的時候!來,讓三姨娘換個地方,醒醒腦子!”
兩名膀大腰圓的粗使婦人從門口衝進來,一左一右握住呂紅葉胳膊,手像鐵鉗子,疼得她“哎呦”一聲。
孟嬤嬤從懷裏掏出一塊月白綢緞手帕,走前兩步,塞進呂紅葉嘴裏,叉著腰喊:“給我抄了她的箱籠,對著單子,看看府裏丟了什麼!”
她頭一偏,餘光瞥見自己的丫鬟秋菊偷偷溜出院子,心裏放鬆不少--孟嬤嬤也好,蘇氏也罷,不可能不顧孔昭的感受。
這個念頭在幾分鍾之後成了泡影:翠竹院、內院垂花門、府裏二門、伯爵府偏門....孔昭的影子,不,哪怕孔昭隨從、小廝也沒露麵。
難道秋菊被蘇氏的人抓住了?
被四名婦人抓手抓腳、抬出偏門的呂紅葉像一隻困獸發出嗚嗚的聲音,鬢角青筋直冒,口水都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