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第23章

第二十三張、該著急的是王爺

眼看戰火要燒到太子那裏,一直默不作聲的太傅悠悠地開口了:“既然事實已經如此清楚,那便沒有什麽好再審的了。府中下人出現了如此背主之徒,寧王殿下受委屈了。”

太傅不是別人,正是太子的外公,當今皇後的親爹。

太傅開口了,自然沒有人再有反對意見。關於寧王可能怒殺自己的寵妃,寧王正妃因妒殺人的謠言也就自動消散了。

許小圓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盡管他原本很懵,但是一場朝會呆下來他也算明白了,這朝堂上有人想給寧王戴一頂殺人的帽子。

但在事情牽扯到太子時,這頂帽子自動沒了。

許小圓不禁打了個寒顫,原來他以為寧王已經很威風了,沒想到當到王爺這一步也不安全啊。

皇帝見事情已經處理完畢,就要散朝。寧王卻上前一步稟報:“啟稟父皇,您此前答應兒臣,說這個雙兒要是能查清死者死因,便給他一個仵作的身份文牒。”

隻有拿到朝廷的仵作身份文牒,驗屍結果才能被官府采納。許小圓經過朝堂這一遭,基本上也算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他對寧王在自己的事情了解後還能記得答應他的許諾感動不已。

他穿過來也沒有別的手藝,寧王給他爭來這個身份文牒,他離開王府後才有謀生吃飯的家夥事。

想到這裏,許小圓看向寧王,給他一個感激的眼神。

雖然還有人試圖以雙兒從事仵作之業諸有不便為由反對,但在法無禁止即可的辯駁和皇帝事先允許的爭辯中,到底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答應給許小圓一個仵作的身份文牒。

許小圓趕忙磕頭謝恩。

他穿來這麽久,已經被現實打磨得知道服從大環境的禮節了。

寧王給許小圓請了旨意,又道:“父皇,兒臣也想給自己討個旨意。”

滿朝文武的耳朵又豎了起來。

“兒臣經此恐嚇,又痛失愛妃,回到府中,處處都是愛妃的痕跡,兒臣難受,實在難以麵對。兒臣想向父皇告個假,出京散散心,還望父皇恩準。”

立了儲君,其他皇子成親後本應就番。但是皇帝因為子嗣稀少,除了儲君以外成親的就隻有寧王一人,加上他紈絝不堪,也沒人把他當回事,一直沒有出京就番。

如今這寧王主動提起要出京,倒是令人好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