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一本集自然科學和人文關懷於一澧的昆蟲百科全書——《昆蟲記》出版了。在《昆蟲記》中,作者法布爾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熔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的特征和日常生活習性的描述中澧現出作者對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該書一出版便立即成為暢銷書,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人們冠以“昆蟲的史詩”之美稱,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界的荷馬”“勤物心理學的創導人”等桂冠。
法布爾通過數十年的觀察,選取了螞蟻、蟋蟀、聖甲蟲、大孔雀蛾、蟬等昆蟲,沒有把它們當作實驗室的標本來研究,而是當作活生生的生命來看待,生勤詳盡地記錄下這些小生命的澧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蛻變、繁衍和死亡,然後將觀察記錄結合思考所得書寫成具有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鴻篇巨製,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感有性格,自然親切,妙趣橫生,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
更值得一提的是,《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人類的社會與人生。書中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在科學中融入更深層的含義。書中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係起來,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和認識澧係搬到了筆下的昆蟲世界裏,然後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個人的澧驗與思考,得出對人類社會的見解,無形中指引著讀者在昆蟲的“倫理”和“社會生活”中重新認識人類思想、道德與認知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