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不論是私下裏還是明麵上,不論是和李越泊還是和這個世界,他都越來越自如。曾經連歸屬感都沒有,如今已經自然地認起了故鄉,所以葉躍有點感慨。

李越泊懂他的感慨,舉著手一一吻過指尖。車窗外美景掠過,故鄉越來越近。

李爸爸這些年應酬夠了,所以生日宴遵從他的意思沒有大辦,就是家裏人一起吃個飯。但到底是生日,所以跟平日的吃飯還是有點不同——啟用了久不用的柴火灶。

葉躍和李越泊到家的時間早,燒火的事就落到了葉躍頭上,他是燒柴火的高手。火柴一劃,先把易燃的麥稈點上,塞進灶膛裏,再放上幹木柴。

木柴要在灶膛裏搭起來,再把底下的麥稈灰掏一掏,火很快就燒起來,歡快的火光在灶膛裏跳躍,映在葉躍漂亮的眼睛裏。

麥稈是羅三叔贈送的,去年他種的小麥收成很好,除了麥子,他還挨家分了一些曬幹的麥稈。藏冬鎮家家屋裏都有柴火灶,平日裏不怎麼用,但家裏有事時,大家還是喜歡用柴火灶。

李爸爸生日在春夏交接時,氣溫還算宜人,隻是燒著火會熱一點。李越泊挨著葉躍坐在長凳上,手裏拿了葉奶奶的蒲扇一下一下給葉躍扇著風。

今日是兩個爸爸掌廚,媽媽們打下手,要做的菜有點多,但人也很多,所以忙中有序。柴火灶在單獨的一個廚房裏,灶大鍋大,配套的廚房裏的案板也大。李爸爸臉上揚著笑把肉倒入鍋中,“滋啦”一聲,熱氣伴著熱油滋聲升起。葉爸爸在切菜,菜刀落在菜板上是一連串的“篤篤”聲,邊切菜還邊在問他們關於那些走過的城市的印象——父母們早年都去過這些地方。

葉躍一邊往灶膛裏添柴一邊回答。媽媽們站在垃圾桶旁邊正在剝蒜,手法很快,蒜衣嘩啦啦掉落,邊剝邊商量下午去哪兒打牌。

陽光從玻璃窗照進來,一派祥和。

午飯過後父母們打牌的打牌,釣魚的釣魚,葉躍和李越泊拉了一車的東西挨家送禮。回來一趟,街坊鄰裏他們都備了禮。

先送的是隔壁二叔家,除了給長輩的禮物,還有給阿梨的小玩具。阿梨已經長成大貓了,倒還認得他們倆,衝他們喵喵叫了兩聲,又繞著兩人腿肚轉了兩圈,軟乎乎的貓尾沿著兩人腳踝繞了繞,似乎覺得寒暄夠了,一個縱身就躍上了樹。

二叔說阿梨現在不得了,上房揭瓦那叫一個溜,好在不貪嘴,加上藏冬鎮的人對它也包容,所以倒還沒惹出過什麼事。

又去看了元二叔和鄧五叔,可惜兩個人都不在家。隔壁嬸子說元二叔天天海釣,還迷上了賣魚,讓如果他們有時間可以去市場那裏尋一尋,鄧家嬸子也這麼說。

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插曲是元二叔的鸚鵡,也就是英英,英英本來是不會說話的。可近來阿梨學會了上房揭瓦,就老是來逗它。英英是一隻自由的鸚鵡,也不知道阿梨是怎麼總能尋到它。

葉躍和李越泊過來時,正好看到阿梨又在逗英英。阿梨從房頂躍起要去夠英英,英英也很有戰鬥力,翅膀一撲騰,拿了自己帶回鉤的嘴就去啄阿梨。

一個抓不到,一個啄不到,但就這麼來來回回你來我往地能鬧騰好一陣子。

隔壁嬸子顯然已經很有經驗,讓他們先別急著走,還端了兩把椅子出來讓他們坐。左右沒事,葉躍和李越泊就這麼坐那兒看。

看了一陣,猛地,英英張嘴蹦出了一聲急茬茬的貓叫,特別逼真,特別像被惹得猴急了的阿梨發出的叫聲。隔壁嬸子被這貓叫逗得大笑,說老元天天教說話教了這些年,不如阿梨三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