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並不是每一個腺體遭破壞的omega都會走上覆滅之路,隻是等級越高資質越好的越危險。
趙明涵說以上隻是他根據大量案例做出的推斷,並無實際的科研成果支撐。
學術界關於omega情緒問題一直沒有定論,畢竟比起信息素這種實際有生物分子式可對應的東西,情緒更像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沒有方程式也沒有分子式。
人們知道omega情緒豐沛,知道等級掉落但腺體完好的omega甚至可以在情緒好的時候再次恢複等級,但具體情緒與omega之間是如何互相作用的,至今是個謎。
“我在做案例搜集的時候順便做了擴展,”趙明涵繼續,“我搜集了這些omega在分化期前的變化。”所有人都知道,十九歲後的某天,ao會自然進入分化期,分化期一周,這一周內,分化時間越短的alpha資質越高,分化時間越長的omega資質越高。
“但在臨近十九歲時,我懷疑omega還有一個情緒敏[gǎn]期。”趙明涵說。
情緒敏[gǎn]期是趙明涵自己命的名。
他說在他搜集到的案例裏,許多omega都表示在十九歲之前有莫名其妙的消極,就像中二時期的中二病一樣,但這種消極很輕微,基本可以自我緩解,所以沒人在意。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omega表示在步入十九歲之前,整個人非常消極,嚴重到看秋天飄個落葉都會落淚,甚至一度不想活。
趙明涵說根據他更深入地追溯,這些在十九歲之前陷入極大消極的omega,通常都是等級資質較高,並且都遭受了來自外界的強刺激,比如都經曆了父母離婚、家人去世等悲傷的事情。
所以沒人注意到omega分化期之前的這個問題,因為絕大多數omega在十九歲之前突然來的消極並不太影響生活,而那些嚴重影響生活的消極又會恰巧由於外界的事情,被認為是遭受了變故後的自我消沉,與分化期無關。
趙明涵說他之所以會注意到,隻是因為在他的科學猜想中情緒與腺體變化息息相關,而除了外界的突發破壞,腺體唯一的變化就是分化,因此他猜想omega這些在十九歲之前猛然來的消極,不單單隻是因為外界的原因,也有分化期這一生理原因。
“當然,都是我的猜想,目前還沒有實際科研成果可以證明以上猜想。”趙明涵強調。
李越泊謝過了他,掛了電話。
簡單來說,就是分化期來臨之前,資質等級越高的omega越容易受到分化期和外界的雙重影響陷入消極情緒,會無限放大一切負麵與危機——李越泊自動提取了對他而言目前最管用的信息。
腦海中閃過葉躍昨日在白沙灘突然要求的抱抱與畫畫,又閃過今早水槽中堆得冒尖的青菜,李越泊又給周蔓蔓打了電話。
——泊哥?
——嗯。躍躍分化期要來了,我查了點資料,需要再跟你了解下omega分化的具體情況。
——沒問題,泊哥,你說。
——分化前、分化期以及分化後有什麼特別明顯的心理變化?
——……嗯,沒有什麼特別明顯的變化,非要說的話,就是時不時地會不太高興,腦子裏總是時不時想起姨和叔,想要不是當年我告訴了姨真相,是不是悲劇就不會發生……剛開始還好,後來就越想越多,有點壓不住了,我就盡量找躍躍他們玩,有人的時候會好很多,一個人待著就容易東想西想,鳳尾島趕海那天我不是一直咋咋呼呼的,有一部分是因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