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總是這樣,一邊嗬護一邊又忍不住考驗。
那時候是九月下旬,剛收過秋稻,田裏散落了很多細碎的稻粒,再加上氣溫高小魚小蝦活躍,正是散養田鴨的好時節。藏冬鎮人是隻吃散養的田鴨。
怕李越泊看不上這個不太高大上的工作,羅三叔還詳細地給李越泊描繪了一番:→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早上把鴨子往外麵水田裏一趕,下午再把它們從田裏趕回來,如此循環往複等時間慢悠悠走過小十旬,這些毛茸茸的小生靈就會像被仙女點化過一樣,在不被人注意的瞬間悄悄長大。
軟乎乎的黃色絨毛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稠密鮮亮滴不進一滴水的各色漂亮羽毛,每當它們在陽光下振翅,水田裏的水會隨著張開的翅膀邊沿飛出去,在陽光下閃著晶瑩的光,而那些鮮亮的各色鴨羽就宛如舞蹈演員手中翩飛的軟緞一般綻開,瑤瑤點綴青綠沉默的鳳泉山。
羅三叔描繪完,六歲的李越泊隻問了三個問題——鴨肉多少錢一斤、鴨蛋多少錢一斤以及如何交易。
羅三叔是個浪漫派的種田專家,他種田是為了“采菊東籬下”這種情操,實在回答不上來如此“柴米油鹽”的問題,最後被李越泊多誆了三十隻小鴨子當做回答不上來的補償。
李越泊從小就“精”得要死。
但葉躍在被李越泊牽走的時候給了羅三叔一張他剛剛描繪的場景的畫——一隻藍羽田鴨在陽光下振翅,羅三叔瞬間便好了。
這就是為什麼整個藏冬鎮從小就看好他倆的原因之一。
·
就這樣,年僅六歲的李越泊有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
每天早上,李越泊會早早地起床,先去李家把鴨子趕出來送到水田裏,因為小鴨子身上都會有點味道,也怕吵到葉奶,所以李越泊都是把鴨子放在李家的,當然他自己是睡在葉家的。
李爸李媽對自家兒子吃裏扒外的行為早已習以為常,由著他去。
下午放學,李越泊再去田裏把鴨子趕回李家。
早上的時候因為太早,李越泊是不會讓葉躍跟他一起去的,但是下午放學,他會一手拿著長長的趕鴨竿,一手牽著他的葉躍,一起去水田裏趕鴨子——李越泊看得出來,葉躍的眼睛在說他喜歡水田。
李越泊養的小鴨子是全鎮最好的,尤其跟羅三叔養的鴨子比起來,簡直看不出來是同一批出籠的小鴨子。
但葉躍知道那是因為李越泊做得特別認真——他起得是最早的,天剛麻麻亮,他就趕著他的小鴨子下田了;他回得是最晚的,下午放學後李越泊會帶上吃的,等到天都要擦黑了,才會趕著小鴨子回家。
李越泊養的小鴨子們每天在外的時間是最長的,覓食的時間多,自然長得好。
葉躍把一切都看在眼裏,暗暗有些羨慕。他是個沒有夢想的人,但李越泊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那天是那一年裏藏冬鎮天氣最惡劣的一天。
早上還好好的,但一過中午,天就像被拿走了太陽一樣忽地暗了下來,狂風四起,學校操場邊那棵需要兩人合抱才能抱住的向來穩重的大桉樹,都被這瘋吹得跟瘋了似地發癲。
學校早早放了學,藏冬鎮學校平日裏是沒有家長來接小孩的,但那天學校挨著給家長們打了電話,讓他們來接孩子,可見天氣之惡劣。
李爸爸來接的他倆。
但李越泊並不回去,他要去趕他的小鴨子們。父子倆奇怪地對視了一會兒,葉躍搞不懂他們在這對視中達成了什麼協議,總之李爸爸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