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一關不少人連飯都沒有得吃了,隻有農村的還能頂住,他們有糧也不敢賣,生怕不夠吃,同時又怕王闖衝進來對他們進行搶掠。
現在水京還流傳著王闖現在已經瘋了,已經不分人鬼什麼東西都要搶。尤其是要搶東西給參加他那幫的農民軍,這使得有些輿人也暗地偷偷想投靠王闖,反正自己一無所有能搶點東西也值得了。
於是這麼個奇葩事情就發生了,一個原本固若金湯的大城,被一幫流民打開了。
原本這個大城的縣令還算寬容,允許一些流民進城買東西充饑,也允許老少婦孺進來,但是青年必須在外麵等候不得入城。
於是城外就有了一幫年輕人,年輕人無所事事,人又衝動,所以被王闖手下一個農民軍一忽悠,所有年輕人紛紛擼袖子幹了起來。
他們先是打暈城兵,然後打開了城門,當晚王闖的農民軍隊攻進大城,對大城洗劫一空,結果說好分物資,還不夠分給跟著王闖出生入死的那幫人。以至於後麵參軍農民軍的年輕人顆粒無獲,原本城裏還能購買一日三餐糧米,還能喝粥喝飽,現在他們連水都沒得喝了。
因為王闖攻破城後,休息了三天就帶人去下一個城了,而攻破的大城無論是輿官輿民,王闖的那幫匪徒子壓根不管,全都拉起來殺了一遍。
於是,整個大城起碼少了一半的人口。
沒死的年輕人們紛紛痛不欲生地哭爹喊娘,後悔莫及。
水京被連破九城後,南方三分之一的輿民陷入了逃難當中,輿民們逃進南方又可能遇到王闖,南方現在糧食也在緊缺,所以新國主根本不會管他們。
輿民們認清現實了,眼下的戰亂,南方沒人管他們,又不能待,所以他們紛紛往北方逃難,那個他們幾個月前視為淪陷敵區,北方輿民生不如死的地獄。
當第一波逃難的輿民趕到北方時,他們發現輿人並沒有像南方傳聞的那樣被屠殺了,相反他們還背著鋤頭去農作,修路,婦女則是帶著孩子去公塾,去了公塾後,婦女自己又急急忙忙回自己的紡織廠做事。
哪裏有半點戰亂受難的樣子,分明是為了生活比他們更忙更安定。
這股南方輿民的遷移引起當地官府的關注,現在各地官府隻聽燕軍調遣,燕軍的文將總督趙思齊掌管這些事務。
趙思齊覺得也很為難,他們北方剛分完地這些輿民就過來,估計也隻能幫公家種田換土豆了。
於是,他讓這些輿民各自去田地拔草,在農田正在修水渠的地方撿亂石,搬運灰土。
這些輿民們還以為自己被當成苦役了,大家苦著臉去幹活,第一天得到的隻是土豆,第二天也是,持續了七天,燕軍才給他們換了豆芽,一些常見的東西。
逐漸地開始了解北方輿地發展的南方輿民們,聽說各地在修路,他們要是去,可以包兩餐。
不少人就衝修路去了。會紡織的女人們就去了紡織廠,開始進行了打零工式的生活,還別說在南方天天累死累活耕種到頭來隻夠吃個半飽,到了這裏,一個月沒到就有了在南方半年的收成。
總共是一麻袋的土豆紅薯,還有二罐子鹽,偶爾還能用打零工的錢換到三斤白米,做一頓米飯吃。
南方輿人們頓時對這片土地生起了向往,後來開荒的時候他們再加入也各自分到了田,隻不過沒有那麼多,隻有原先當地人的一半,但也讓他們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