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年關(2 / 3)

固山額真趙布泰、提督張國柱、吳三桂藩下的楊珅、石國柱,一個接著一個隕落,最後連吳三桂自個也陷入戰敗身死的境地,說起來不能不讓人一陣感傷。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他與吳三桂等人的感情有多好,實在是因為兔死狐悲,生怕接下來便該輪到他了。

所以,一封接著一封請援信被他遞向京城,不住的強調著這樣一個嚴肅的事實,一旦明軍屯田後,必然能夠更快的聚集糧草,到時候定對廣西大舉進攻,當雙方交戰之時,憑著他一個提督,恐怕抵擋明軍不住。

所有的求援信都經過了文官的潤筆,務必做到情真辭切,感人肺腑,可是,那些華麗的辭藻,對於順治來說,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全部的求援信遞過去,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半點效果。

線國安其實早便知道了這樣的結局,聽說朝廷那邊鬧翻了天,皇帝叫嚷著要禦駕親征,群臣瘋狂勸阻,現在還在折騰,一時半會肯定不會理會他了。

不過幸好,明軍糧草匱乏,無力發動更進一步的攻勢,否則廣西危矣!

此刻,線國安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他最大的安全感來自於孫永金傳遞的半真半假的信息,實際上,他已經渡不過這個年關了。

明軍缺糧確實不假,為了救濟雲南百姓,會花去大量的糧草更加不假,但是,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孫永金的高產農田在這一年裏究竟生產了多少糧食。

雖然僅僅憑著這些糧食,要想供應整個明軍的軍事行動有點困難,但是發動一次小規模的軍事冒險,還是可以做到的。

當所有的人都被貴州異常寧靜的前線蒙騙時,大股的明軍以屯田的名義悄悄的朝廣西方向轉移。

李定國先是帶著大軍從廣西安隆過境,順帶招降了當地軍隊,然後進入廣南府境內。

當所有的清兵都以為他真的是要去屯田,可以歡歡喜喜的過上一個熱鬧年時,李定國於除夕之夜,率眾而出,直直的朝前線的清兵猛撲過去,孫永金的火槍騎兵在前,賀九義的南寧兵在後,措手不及的清兵當即崩潰,滿桌子的酒席被摔了一地,然後倉惶而逃。

李定國乘勝追擊,隻殺得這股清兵哭爹喊娘,如果不是線國安及時堵住明軍的攻勢,說不得他這個提督已經踏上了黃泉之路,接過了孟婆之湯。

當雙方的戰線再度穩定起來的時候,廣西半境失陷,線國安損失近半。

在清兵大營中,線國安看著如今廣西的版圖,欲哭無淚,就是吃了一個年夜飯的功夫,明軍便占下這麼大的一個便宜,他們怎麼連過個年也不肯消停呢。

孫永金的火槍騎兵在離去之前,更是甩下一句話來,“咱們就是要屯田,也要跑到清兵的家門口來屯。”

聽到那些火槍騎兵的話,線國安氣得七孔冒煙,明軍什麼時候這麼拽了,就算是孫可望、李定國發動西南反攻,連創桂林大捷、衡陽大捷的時候,也沒這麼拽過。

不過,就在他想到桂林大捷的時候,心中不禁打了一個寒顫,當年他鎮守南寧,桂林被圍之後,他立刻率部救援,但依然被明軍攻破省城,孔有德自殺身亡。

當日的情景,他還曆曆在目,他該不會重蹈孔有德的覆轍吧。

幸運的是明軍確實無力發動更加強有力的攻勢,雖然攻破了廣西半境,但是收集到糧草不多,不得不暫時停頓進攻,收兵休整。

同時,在川南一帶,與線國安合著眼淚吃完年夜飯不同,這裏的清兵將領可是一日三驚。建昌一帶,明軍經營日久,在這裏有著深厚的基礎,當年蜀王劉文秀更是在這一帶布置重兵,準備北伐收複全川,隻是隨著孫可望內犯,不得不放棄。

後來清兵入滇,駐紮建昌的馮雙禮誓死不降,可惜部將狄三品叛變,這才導致川南全境淪陷。

不過,這裏畢竟是明軍的一個重要基地,駐紮著大量的軍隊,當孫一率領大軍逼迫過來的時候,這些投誠兵根本無心作戰,不是投降,就是倒戈相向。

因此,隻要孫一發動進攻,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騷擾,也會讓這些清兵將領恐慌莫名。

清兵四川巡撫高民瞻更是滿懷憂慮。

吳三桂帶領清兵入滇之後,四川空虛比廣西更甚,如果不是幸運的招降了川南的明軍,說不得他們連抵擋川南明軍的攻勢都是一個問題。

可是,隨著吳三桂在雲南的慘敗,明軍士氣大振,那些投誠兵軍心不穩,哪怕是明軍最弱的一個兵團,孫一帶著一小股不能稱之為軍隊的軍隊前來恐嚇一番,都能引得大批的投誠兵反正。

如今這些投誠兵已經不是他功勞簿上最耀眼的一筆,反而成了一顆隨時都會爆炸的炸彈,不知什麼時候,就能把他炸個灰飛煙滅。

他在成都城裏思量了許久,最終打定主意,在年關過後,遍邀川南投誠兵將領,集聚一堂,好酒好肉的全都拿了上來,在相互說了一番恭維的話之後,高民瞻拿起酒杯,說出了此次宴席最為重要的一句話,“各位大人,馬惟興、塔新策等人的事情,想必大家都聽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