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很快就證實,騰越的慘敗是真的,而且比磨盤山輸得還慘。磨盤山一戰,他們雖然死傷近萬,但好歹逼退了李定國,而騰躍一戰,他們的幾萬精銳,居然全軍覆沒。
滿清的固山額真趙布泰陣亡;吳三桂的親信大將楊珅陣亡;跟著楊珅一起進攻騰越的一幹總兵同樣也是死的死,降的降,能夠逃回來的所剩無幾。
更加可怕的是,經此一戰,滇西精銳為之一空,那些明軍一路殺奔過來,輕輕鬆鬆的就取了騰越城,接下來,用同樣短暫的時間攻破永昌府,頓時滇西震動,隨時都有可能變色。
馬寧、張國柱紛紛隕落,這些將領的損失更是清兵不可彌補的。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那裏還會以為這是一個笑話,若是笑話,這個笑話也太可怕了。
於是,他們不得不好好的打聽一下,那個小財主究竟是誰。
他們並沒有等多久,孫永金被冊封為王的消息很快傳到他們的耳中,不管以前孫永金是什麼身份,現在他都是大明的王爵,擁有著號召大軍殘軍的名義了。若是把這些殘軍聚集起來,他們倏然感到一陣心寒,那個時候,大理府真的能夠受得住麼。
一旦大理府失陷,昆明會怎麼樣,想到這裏,那些將領們也是一陣心焦,他們的家眷可都是聚集在昆明,若是讓他們落在明軍的手上,究竟會遭遇什麼樣的命運。
他們念及於此,心中就是不由自主的想讓吳三桂帶兵回去,救援大理。
於是,都是派人悄悄的探著口風,想知道吳三桂究竟如何想。
吳三桂如何不知道自己部下們的心思,但放棄沅江就意味著他們將兩麵受敵,有可能因此而覆沒在這雲南之地。不過,若是大理失陷,昆明受困,他同樣也背不起這個責任,更沒法讓部下安心。
但是吳三桂終究是為梟雄,雖然這個選擇是如此的艱難,他還是做出了抉擇。
他的部下都被召集了起來,隻見吳三桂指著那個殘破的城牆,說道,“為了這座城池,我們在這裏打了兩個多月,如今,破城在即,諸位願意就此放棄嗎?”
那些將領低下頭去,為了攻打這座城池,他們死傷了這麼多的人命,耗費了這麼多的時間,怎麼可能就此甘心。不過昆明是他們的大本營,若是昆明失陷,那就大事不妙了。
連楊珅和趙布泰都敗了,大理府是不是真的能夠堅守下去,他們並沒有多少信心。
就在這個時候,吳三桂朗聲笑道,“我知道你們擔心留在昆明的家眷,不過,我們更應該對大理府的城牆充滿信心。區區一個沅江我們都攻打了如此之久,大理府又怎麼可能會輕易的淪陷。說起來,騰越和永昌兩鎮不過都是因為偽明乘我軍應變不及,乘亂搶下來,若是強行攻城,那會這般容易。”
諸位將領都是點頭,他們知道吳三桂說得在理,不過終究沒法放心,大理府現在隻怕沒多少兵馬,連楊珅都敗了,大理府真的能夠堅守得住嗎。
吳三桂掃視著眾人,心知在麵對自己家眷的問題上,他們終究沒法完全放下心來,再加上在昆明圈占的那些土地。若是那裏失陷,對這些人的利益打擊是無以複加的,所以他們寧願攻不下沅江,也要保住昆明。
不過,也有幾個比較有大局觀的,隻是看向吳三桂,沒有多說什麼話,仿佛隻要吳三桂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毫不猶豫。
吳三桂很是讚賞的看向他們,隻有到了危機時刻,才能看得出來,那些人才是真正可靠和有用的。但是,這些人畢竟是少數,人的本性就是為利益所驅使的,當年他們投奔滿清就是如此,同時,這些人緊緊的跟在他身邊,同樣也是因為雙方的利益是緊緊的綁在一起的。
所以,他還得盡量的鼓起他們的士氣,於是說道,“各位弟兄們,咱們在一起這麼久了,你們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說什麼,也不會讓他們遭受危險。大家別忘了,我吳三桂的家眷同樣居住在昆明城中,同時,大家更別忘了,昆明城中還有多尼的滿洲大軍呢。區區一些明軍餘孽,要想攻下昆明,恐怕他們還沒那個實力。”
說到這裏,大家大體上已經明白了吳三桂的意思,他是要先攻下沅江了。
這時,又聽見吳三桂說道,“諸位,我知道大家都想回援大理府。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回援是肯定的,不過不是現在。”
說完,他指著沅江的城池說道,“如今城破在即,我們就再努力一下,一舉攻破沅江,然後回頭去收拾那些個偽明的餘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