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總是難測,好在他們兩個人的心在一處,此刻的分離,隻是為了來日更好的相遇。
經曆了叛亂之後,玉黎清沒有久留,同江昭元在宮牆下告別,便趕去了城門。
在她去找江昭元的時候,護衛們已經在醫館把傷口包紮好,若若帶人找回了丟掉的馬車和馬匹。
一行人與商隊在城門外彙合,按照預期,南下揚州。
青山綿延,江水悠悠。││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
隨著商隊在路上走走停停,走了將近一個月的路程,回揚州時已經是八月末。
夏季的末尾吹著清爽的風,山間的綠變的沉穩厚重,積淤在心中的不安與燥熱在滿眼青綠中盡數消散。
回到家裏,玉黎清如往常一般打理著家中的生意,除了秦鈺和賬房先生外,她另外提拔了一個心思巧妙的女工,讓她了做小織坊的管事,平日裏自己也會去同她一起研究新織物。
日子一天天過去,玉氏布莊的生意愈發興隆。
秋日發生了一件大事,池月出嫁了。
得知池月與人訂婚的時候,玉黎清激動的睡不著覺,大半夜跑去池府,與同樣睡不著覺的池月躺在被窩裏聊了一宿。
池月的未婚夫,她也是認得的,便是那位蕭校尉,蕭信。
二人年歲相當,性格一動一靜,十分合的來。聽聞兩家相看時,池月被蕭信直來直去的話說羞了臉,出門時,臉上的紅暈都沒消下來。
九月份正是豐收的季節,池家與蕭家辦了親事,玉黎清被邀請過去為池月送嫁,連在外任職的池殷也趕回來參加小妹的婚事。
玉黎清偷得幾日閑,為池月送嫁後,又請池殷吃了一頓飯,感歎三人從小一起長大,如今也各自有了歸處。
池殷看著一臉笑意的玉黎清,卻知她心中落寞。
從池殷口中,玉黎清得知了皇帝病重,如今是太子李輝與丞相把持朝政,而他們都知道,丞相身後是漸漸隱退的江昭元。
池殷走後,梁京的消息,她就隻能從影衛口中知曉。
入十月,燕王妃被查出與陳虎暗中勾連,被太子降罪貶為庶人。
十月中旬,池殷被提拔,從州府調進了梁京。
十一月,老皇帝在病榻掙紮了兩個月總算撐不住了,一日國喪,天下皆知。七日後,太子李輝登基,冊封兩個年幼的小皇子為王,一個送往西南,一個送去嶺南。
十二月,禹王回京麵見新帝,初到時在接風宴上對皇帝不敬,後經江昭元從中斡旋,才勉強讓禹王臣服。
後來,玉黎清聽說皇帝封了一位異姓王爺,認其為義弟,對其頗為看重。
這件事她並非從影衛口中得知,而是聽北上歸來的商隊說起的,是真是假,便不得知曉了。
寒冷的冬日,走在路上呼一口氣便有一團白霧撲在臉上。
玉府外頭熱熱鬧鬧的走過一隊迎親隊伍,玉黎清在院子裏聽到聲響,開心地出門來討喜氣,接了兩個喜餅,分一個給若若,兩個人啃著手裏的餅,看花轎從眼前經過。
瞧著那滿眼的紅,像是一連串的火焰,把幹冷的冬日都燒暖了。
看熱鬧看得開心,耳邊卻聽到有人在竊竊私語,仗著嗩呐聲吹得響,以為旁人聽不到,聲音便越來越大。
“快瞧,是玉家那姑娘。”
“生的這麼好看,人也聰明,怎麼還沒出嫁呀。”
“玉老爺不是給他閨女相了一門好親事嗎,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