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嗷嗷,翅膀團這張專輯好聽哭了!”

有耐心的粉絲把一張專輯裏10首歌全部聽完,可他們赫然發現,在一整張專輯裏,他們竟然很難找到一首難聽的歌,每一位成員的創作都用極了心力,粉絲們甚至覺得,“翼”的成員們在借助這張專輯比拚。

“感覺翅膀團真的可以轉型為創作團了,季老師的《天光》和《戰鬥狂魔》都好好聽,而且風格相差好大!!”

“每次看到翅膀團的沙雕日常,我都以為他們是諧星團,可我現在發現,他們諧的時候特別諧,努力起來也是真的可怕。”

“同覺得。每次我學他們當一個沙雕的時候,我發現,他們隻是10%的沙雕加90%的刻苦,隻有我自己是100%的沙雕,沙雕竟是我自己。”

粉絲們在“流歌”平台為《烏鴉》這張專輯打了高分,除此之外,發行一周後,《烏鴉》順利登上唱片銷量榜周冠軍,同名主打歌和專輯裏的其他歌曲在“流歌”的播放榜上實現了霸榜。

四人寫的歌風格有一點相似,卻又不是完全相同,《烏鴉》、《天光》、《零下一度》以及《貓》各有各的受眾——“翼”的團粉占多數,在為專輯投票的時候,他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投給《烏鴉》這張專輯,可挑選起自己喜歡的曲目時,他們就各有各的偏愛了。

《天光》在周四霸榜了整整一天,在第一天的晚上被《烏鴉》踢下了榜首,而《零下一度》和《貓》都曾登上過榜單第一的位置。

粉絲們默默看著新專的各首歌曲在榜單上競爭激烈,可不管他們他們真正支持的是哪一首歌,看著滿屏的“專輯《烏鴉》、歌手’翼’”時,他們心裏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

當偶像足夠優秀的時候,粉絲們是會感覺到強烈的自豪的。

曾幾何時,“翼”也隻是在娛樂圈默默無聞的小偶像而已,盡管帶著《偶像世紀》出道的光環,可一旦進入娛樂圈這個龐大的世界,偶像選秀的出道選手根本算不上什麼。

他們見證過“翼”沉入低穀的時刻,他們以為,“翼”會一直陷入低穀。

但現在粉絲們更堅信的是——如果奇跡有名字,它一定叫做“翼”。

他們幾乎親眼看著“翼”從低穀中崛起,從第一專到第三專,從站上舞台就被嘲笑的偶像到現在擁有無數的支持者。

不會唱歌、不會跳舞的季晏變得很會唱。

不太擅長寫歌的方嶼和陸葦開始寫出讓歌迷們心動的曲子。

這是最令粉絲們感動的一點,因為他們幾乎是一步步見證了“翼”的成長。

“翼”在用實際行動告訴粉絲們,喜歡上他們沒有錯。

……

《迷霧》和《在23歲》的銷量已經足夠出色,所以當“翼”這張新專發行時,“流歌”平台方麵自認為已經做足了準備,它畢竟在樂壇深耕已久,幾乎伴隨著數字音樂的發展曆程。

“流歌”平台對“翼”這張新專做過評估,在平台看來,《烏鴉》的質量的確不錯,但比之《在23歲》要稍顯小眾,可能銷量要比《在23歲》稍遜一些,不過《在23歲》發行時正好撞上了齊照,把競爭因素排除掉,《烏鴉》的銷量最多最多和《在23歲》持平。

畢竟《在23歲》的銷量已經稱得上嚇人了。

這導致了一個情況——隻要“翼”出新專,除非是撞上“藍色”這一級別的超級巨星,“流歌”都願意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宣傳機會。

不誇張地說,“翼”的銷量已經是新生代中的斷層第一了,銷量能和“翼”對打的隻有老牌的天王和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