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半年張顯才離職了,回來的時候他還給展揚帶回來一個消息,他弟弟入獄了,展揚的父親都保不住。
張顯沒說前因後果,展揚也沒問。
自從知道自己已經‘死亡’後,展揚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通過這幾年的較量,展揚知道張顯是個聰明又警惕的人,為了從這裏逃出去,他隻能如張顯所願開始假裝被馴服。
小說後麵的劇情‘溫情’了許多,展揚從針鋒相對,慢慢表現出對張顯的依賴。
為了讓張顯放下警惕心,展揚用了大半年才開始軟化態度,一點點獲取張顯的信任,到最後他甚至豁出去連色相都犧牲了。
在展揚被綁架的第五年,他跟張顯發生了關係。
保持了兩年這種不正當的關係,也就是展揚被綁架的第七年,張顯才慢慢放下了戒備。
張顯為了綁架展揚籌謀了三年多,而展揚為了逃出去用了七年,在他計劃即將成功的時候,還是被張顯發現了,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打鬥。
混亂中展揚一刀紮進了張顯的胸口。
躺在血泊裏的張顯看著展揚反而笑了,“刺的位置很準,我有時候真的很想剖開自己的心,讓你看看我有多愛你。”
展揚的憤怒被這番話推向了頂點,他額角青筋都露了出來,“特麼這叫愛,這是愛?”
張顯的嘴唇蠕動了兩下,視線裏的展揚慢慢模糊了起來,他忽然很疲憊,什麼都不想說,隻是緩慢地合上了雙眼。
小說到這裏也就結束了,沒有交待後麵的故事,也沒有交待張顯是否死亡。
白秋明一共給了他兩本書,但奇怪的是寫著下冊的書,裏麵卻什麼內容也沒有,一片空白。
從專業角度出發,季染覺得這本小說寫的很精彩,雖然一開始就知道凶手是誰,但即便沒有懸疑,仍舊十分出彩。
行文流暢,情節環環相扣,縞潮迭起,沒有邏輯硬傷。
因為太過強烈的代入感,季染看完隻覺得一口氣憋在胸口處,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如果這篇小說不是白秋明寫的,季染也不會把展揚代入到自己身上。
畢竟文裏的展揚除了父親再婚,以及有個當明星的初戀外,其他地方都不太像,他也沒展揚這麼優秀。
張顯倒是很像白秋明,偏執執拗,好在現實裏的白秋明沒有這麼瘋狂,會把季染綁架關起來。
--------------------
第43章
因為白秋明的去世, 李杭城的國民形象直線下滑。
雖然霍昧撤掉了所有對李杭城不利的新聞,但效果甚微,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強烈的反彈。
網民對資本一再撤熱搜, 刪話題表達出了強烈的不滿。
有一部分網友甚至陰謀論的覺得,白秋明的自殺不簡單,一個人能被逼到什麼份上才會選擇這種死亡方式?
這件事對李杭城的事業打擊是毀滅性的,霍昧隻能推掉所有通告, 讓李杭城盡量不出現在公眾視野裏。
雪上加霜的是,不斷有知情人士爆料白秋明的隱私,什麼廈康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什麼父母雙亡,什麼家世清苦。
像白秋明這種品學兼優,前途坦蕩, 又毫無背景的貧寒子弟, 格外能刺激大眾那根神經, 引起別人的同情。
霍昧在娛樂圈混了這麼多年,自然能看出這些所謂的‘知情人士’到底是人還是鬼。
她沒怎麼費周章就打聽到, 在白秋明去世的第二天, 多家自媒體就收到了‘知情人士’的爆料。
在這個節骨眼上白秋明的任何消息,哪怕是捕風捉影都能吸引一眾眼球, 這就是所謂的‘吃人血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