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啟年間(架空)。

天啟四大世家,謝家為首,族人世代居於天啟琅琊郡,琅琊郡內有一琅琊山,此地風景秀麗四季如春,乃謝家祖業之一。

琅琊山作為琅琊郡的標誌,曆來便由謝家家主所有,但到了謝朗這一代,他和胞弟謝閔自幼手足情深,故而在其從軍的那一日,便將此山送給了謝閔。

後謝閔戰死,此山便由其遺孤——謝雲曦繼承。

謝閔作為謝家嫡次子,並不善詩詞,但有大將之風,十八歲時從軍,後位居大將軍之職,軍功斐然。

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四年前,天啟與南蠻一戰,雖天啟得勝,但謝閔卻身中毒箭,於凱旋路上不治而亡。

謝閔之妻,範氏悲痛欲絕,同日撞楠木而逝,獨留稚子——謝雲曦扶棺歸族。

彼時,年僅7歲的稚子因憂傷過渡,加之體弱,暈厥於謝家大門外。

這一昏迷便是一月有餘,再醒時,謝閔夫妻已入土為安,謝雲曦跪守碑前不言不語整整三日,時人讚之——忠君之後,孝悌之子。

而後,謝雲曦閉宅休養半年有餘,之後又以守孝為名,搬至琅琊山山腰,以茅廬為居,栽桃木為鄰,山水相伴,少有外出,名聲不顯。

直至謝雲曦九歲,清明祭祖,謝朗親自接侄兒歸族。

當時正值雨水紛紛,謝雲曦自山而下,見路人有感而發,一時嘴賤,吟了首應景的清明五言律詩。

此詩對韻極佳,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乃上上之詩也。

從此,謝雲曦之名鵲起,清明律詩亦傳遍琅琊。

又過一年。

謝雲曦常蝸居茅廬,但謝家眾人愛惜其才,故而聘請了多位名師上山教導。

後因天賦出眾,被常山第一師——符賀看重,破例收為關門弟子。

一時間,天下文人墨客無不震驚,謝雲曦之名亦從琅琊傳至天啟,更引來無數名士墨客前往琅琊,一睹真容,一觀其才。

謝雲曦不耐世俗,初時還客氣應付一二,時間長了,卻不勝其擾,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封山避客。

若有不知封山的外人拜訪,則一律由門下仆人告知,“我家郎主上山采藥去了,不知何時歸。”

奈何這借口聽著太敷衍,好好的名門之後,怎麼可能每日流連荒山,若說在山間采風倒還能信上幾分。

但這話還真不是仆人胡謅,那段時間,謝雲曦確實是在山上采藥,且一采便是連著好幾日。

當然,謝雲曦采來的除了藥草外,最多的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作物植株。

可外人隻當被謝雲曦敷衍怠慢,時間一長,就有了謝家三郎目下無塵,徒有其表的言論。

謝家子弟多有維護,然見效甚微。

謝家大郎——謝文清自來最護他家三弟。

某一日清談會,有人不忿敗於謝文清之手,於是惡語相傷謝雲曦。

作為長兄,謝文清當場怒懟,罵人不含髒字,把人懟的那是一個啞口無言。

然而,事後歸家,他卻依舊不忿,氣得多日吃不下飯。

此事傳到謝雲曦耳朵,他便親自下廚,做了一碟桃花雪酥膏送去,並在盤內放了一張小字條,上書一段詞,主旨是想寬慰他家兄長,順便抒發自己想做閑人的宏願。

誰知謝家眾人見文欣喜,謝文清又十分識貨,察覺這文可能隻是殘篇,於是連夜上門討要詩句。

三更半夜的,謝雲曦被鬧的無法安眠,隻能半夜起來,渾渾噩噩的將原本就想好的全篇詩句寫好了給他。

當然,這些細枝末節外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