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3 / 3)

以前她從沒有覺得自己的家鄉有什麼不好,這次回來卻突然感到了它的狹小,生活在這裏的人也許的確能過得安逸,可擁有的發展機遇卻同樣有限;回到熟悉的家裏,透過小小的窗子看著外麵這個小到還沒有被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城市,她依然還是會不可避免地想到A市、想到她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全國頂尖的大學,想到在學校裏認識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以及那個突然出現在她的世界裏、然後又很快退得很遠的……他。

怎麼說呢?

就……挺無力的吧。

他們就這樣斷了聯係。

他的Q丨Q說說一直沒有更新,更不可能主動給她發消息,那段時間兩人唯一的關聯就是她在查成績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宋代文學源流課得了一個A——賈先生這樣的大教授早就不會親自看本科生的論文了,這是作為助教的他給的分。

……多少算是給了她一點安慰。

開學以後依然沒聯係,她也因為得知了唐霏學姐的存在而有意識地避開他,文學院的課絕不會再選、圖書館的文學藝術書庫絕不會再去,甚至連校醫院和南體都有點不招她待見,每次經過都要低著頭。

——卻沒想到後來轉來轉去還是碰上了。

那學期她在團委藝術團競聘了部長助理,“升職”後接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校慶係列活動的追蹤報導;帶她的部長許嘉怡也是新聞學院的學姐,負責宣傳團委下屬社團的係列活動,他們部門內部盤了一下,一致認為A大劇社的獻禮話劇是重中之重。

A大劇社是全國大學生劇社中的翹楚,每年都會在大藝展上拿獎,在全校所有社團中地位很突出,每年從團委這兒得到的經費也比一般社團多;據說今年他們要做一個原創話劇,全部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完成,主線就是圍繞著A大的建校曆史展開敘事,目前劇本已經寫完送到學校去審了。

“這可是個大活兒!”嘉怡姐摩拳擦掌、非常有幹勁,“我聽在校辦掛職的學長說,校長和書記都對劇社這個話劇非常感興趣,等到了公演的時候宣傳部還要邀請校外的媒體做公開報導,咱們分到這條線可是走了運了!”

“我建議,咱們就給他們做個跟蹤式全記錄,從招幕演員開始采,整個排練、定妝、前台、後勤……方方麵麵都采到,中途給他們預熱幾波,公演之後再出個小紀錄片,絕對高端大氣上檔次,孫老師該給咱們部門評優了!”

一頓安排猛如虎,把底下一群大一的小孩兒都鼓動得躊躇滿誌。

“這樣,嘻嘻、雨珊、石頭,你們大一的去跑現場,具體工作就由嘻嘻主要負責,正好你明年留任要升部長,積累一些工作經驗,”結果一轉頭嘉怡姐就開始分鍋了,“大概兩天出一篇通訊稿我們做基礎報送,然後一周出個周報、稍微正式點的那種,報到老師們那裏好看。”

大一上學期尹孟熙也參與過不少工作,但都是跟在學長學姐們後麵打下手,這回倒是第一次真正由自己負責一項具體工作,挑戰性挺強、壓力也不小,但好在她自己感興趣,因此也沒試圖甩鍋,直接答應了:“好的嘉怡姐。”

劇社的社長姓郭,叫郭躍,是文學院研一的學長,尹孟熙一聽到這個信息心裏就跳了一下,想著這位學長跟肖至是同班同學,兩人大概率是認識的。

那天她們幾個團委的記者要去跟劇社對接,地點直接約在了小紅頂——他們劇社的排麵太大了、日常彩排都可以用學生劇場,這裏借一天費用可不少,經費都得團委擔著。

郭躍學長人很和氣,親自從排練廳出來接她們,三月初的早春天氣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