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身為皇都,還是那麼雄偉與壯麗。既是是國事維艱的年代,北京人的臉上依然透漏出一種皇城根下的傲氣。連續兩朝的皇都,也確實培養的出這樣的氣質。
朱慈烺的住處,應該是在慈慶宮。所以,他有著進出宮禁的腰牌和手續。倒是不用先稟告誰。午門前,朱慈烺的儀仗行到此處。朱慈烺吩咐王忠安把儀仗收了起來。朱慈烺也在馬車裏換了衣服。
身為領兵部尚書銜,總督南直隸,浙江和鹽務。朱慈烺此前在揚州的時候,自從有了那件繡錦雞的二品官服。他一直都穿的是那一件。太子的服飾雖然很容易讓官員產生敬畏,但是也太有距離感了。不利於朱慈烺去開展工作。因此朱慈烺選擇了這件二品的官服。不過長途旅行。從揚州到北京。一路上雖然算不得奔波,但是總歸是出門在外,穿的那麼正式是肯定很難受的。畢竟無論是官服還是太子服飾,都不隻是一件衣服,上麵還有許多配件。因此朱慈烺隻穿了一身月白色的袍子。披了一件黑狐皮做的大裘。黑狐皮可不多見。用來做成裘衣就更少見了。這件還是趙老爺子送給他的。
不過,馬上要進宮了。朱慈烺自然是要穿上他的太子常服的,緋紅色的袍子。前後胸和左右肩各繡蟠龍一。顯得費外尊貴。朱慈烺年紀雖輕,但是一副眉清目秀的樣子,再穿上紅色。顯得太子的威嚴之中,還不自覺間留露出一股少年太子的可愛。朱慈烺換好了衣服,步行走到午門前。早有拱衛宮門的士兵看到了他,但是苦於職責所在,不能少見見禮。此時才忙跪倒道“標下恭迎太子殿下回宮。”
朱慈烺眉頭先是一皺,然後又舒緩開了。他領了兵部尚書銜,自然所有的士兵都可以對他自稱標下了。倒想不到這宮廷侍衛,還有這般懂得拉攏關係的人。倒是個人才。朱慈烺驗過了腰牌,對旁邊的王忠安道“王叔剛才沒說父皇在哪兒麼?”王承恩與朱慈烺車內一敘之後,已經先一步回宮了。朱慈烺在午門外停車換衣服,也未嚐沒有等他一等的意思。朱慈烺正問著王忠安,隻見前方來了一群太監。為首的正是王承恩,王承恩此時也換了衣服。穿著一身大太監的袍服。老遠喊道“宣太子殿下,太和殿覲見。”最後的見字也拖得甚長。就這副好嗓子,也怪不得他受寵了。
朱慈烺心中有疑問,腳下卻不停。連忙向太和殿走去。太和殿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麵積約2380多平方米。麵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製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麵,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垂簷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禦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征——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禦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裏慶祝。可以說,這是帝國政治體係中最隆重的地方。就是將來朱慈烺登基,也隻有在這個地方,才顯得鄭重和正確。
朱慈烺卻不明白今天是有什麼大事,要朱由檢在太和殿見他。到了太和殿門口。朱慈烺輕輕站定,對王承恩點了點頭。王承恩朗聲道“太子殿下覲見。”
殿裏傳來了朱由檢輕輕的聲音,道“進來吧。”朱慈烺這才閃身進去。卻見朱由檢並沒有坐在那個象征至高無上的龍椅上。而是站在一根潘龍柱子旁邊微笑的看著他。朱慈烺連忙跪倒道“兒臣見過父皇,恭祝父皇金安。”
朱由檢笑了笑道“起來吧,地上涼。”“是,”朱慈烺聞言爬了起來。
朱由檢道“你這一次出去,可是幫了朕的大忙了。那550萬兩銀子,當真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啊。不過朕有些事兒想問問你。”
朱慈烺拱手道“兒臣必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