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1 / 3)

了他,還有其他人賞識她。

明蕙的邏輯卻很簡單,她的小店知名度很低,除了林寧山,絕不會有其他人這麼大額的打賞她。

林寧山被拆穿後,沒再大額打賞過明蕙。他工作很忙,能夠看直播的時間不多,但在僅有的時間裏,他變換著用不同的網名給明蕙留言評論支持鼓勵她。每換一個網名,就換一種語氣,以防明蕙認出他。

起初林寧山的幾個賬號留言還很突出,慢慢地就被其他留言給覆蓋了,看明蕙直播的人越來越多,買明蕙衣服的人也越來越多。

雖然明蕙的流量跟大博主沒法子比,卻足夠生意剛剛起步的明蕙滿意了。明蕙開店後不久,就招了一個有縫紉經驗的女工,和她一起做,這個工人在附近的製衣作坊裏多年工作經曆,做活兒很認真細致,掙的卻不如幹活兒粗糙的同事,因為作坊是計件工資,做一件掙一件的錢,太認真了反而吃虧。明蕙把她招進來,給的待遇很優厚,每個月有保底工資,每一件又有抽成,一個月還可以歇八天,加班費另算。女工頭一次遇到待遇這麼好的工作,並不肯歇夠八天,總是加班加點的幹。等到生意更好些,明蕙除了設計打樣直播賣貨,還要經營網店,並沒多少時間親自做衣服,於是繼續對外招工,她待遇出了名的好,許多人都願意來她這兒幹。她對工人唯一的要求是要認真,一針一線都不能馬虎,她願意為這份細致比別人多付錢。

訂單越來越多,明蕙卻不肯為了趕工把活兒做得粗糙些,標準反而比之前更嚴了。衣服她設計打樣,其他工人照著她的要求做第一件,她一點點的摳細節,指出第一件所有不夠標準的地方,這些不夠標準的衣服雖然旁人看不出來,明蕙卻不肯往外賣。

到了年底,明蕙的製衣店裏一共雇了七個人,有兩個是學徒工。明蕙不僅教學徒工怎麼做衣服,還給他們發保底工資,學徒因為是剛學,做得不僅慢還需要明蕙一遍遍的摳細節,明蕙有這個功夫足夠她親自做一件了,但她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學徒開始創造的效益遠不夠明蕙給她們發的工資,店裏有人勸明蕙有這時間還不如去招熟練工,學徒萬一教出來跑了去別處幹,憑白貼了這麼些錢。明蕙笑著回應,別處的待遇都不如她這裏好,她自信學徒出徒不會去外麵工作,除非打算自己開店,但要是開店也得在她這店裏工作幾年。明蕙並不介意她這裏的女工出去做自己的小生意。

在這七個人之外,明蕙還有一個機動的員工,就是她的老母親。她很強硬地跟兄弟們達成了協議,和兄弟共同贍養老母親。到了明蕙贍養的時間,她就開著車去接明老太太。明蕙買了烤箱榨汁機,給她的母親做小蛋糕,榨各種果蔬汁,周末帶她去玩兒,像養一個嬰兒一樣贍養她的母親。明老太太並不肯當一個閑人,主動到明蕙的店裏打零工,明蕙攔了好幾次,到後來就隨母親了,並且給母親發工資,隻是勸她該歇就歇,別累著。明老太太對外麵的通脹並不了解,覺得明蕙發得太多了,明蕙說現在就是這個行情。隨著年紀的增長,明老太太反而對掙錢越來越有熱情,明蕙給她發工資,她幹活兒更有勁頭了,每天吃的飯都比之前多些。明老太太習慣以飲食判斷自己的健康情況,她以前一頓可以吃十三隻餃子,現在可以吃十五隻。她的兒子們對外誇她身體好,都要用一句吃得香作為論據。她自己卻很不愛聽兒子們說自己吃得多,總是說自己的胃口也不是那麼好,因為她不怎麼幹活兒了,吃得多好像不怎麼光榮。現在她有了工作,她覺得吃得多確實算是一件好事。

到年底算賬,刨除所有成本後,明蕙掙的並不是店裏最多的,最多的是店裏製衣最多的女工。明蕙並不把自己當老板,而是把女工們當成自己的合夥人,賣出去的每一件衣服她刨除成本後隻收一個不高的設計費和宣傳費,她除了設計打樣教徒弟,還直播經營網店,發貨打包都是她的事。她的收入不算多,她自己卻很滿意,因為已比去年高太多。至於她的合夥人掙得比她多,她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