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移宮?逼宮?(1 / 2)

萬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泰昌皇帝崩,皇長子朱由校扶靈即位,以明年為天啟元年。

君臣名分已定,大臣們雖然滿懷誹議,卻也隻能接受這個現實,從此往後,大明帝國多了個不知禮、粗魯無文的皇帝,那些滿腹詩書、講究禮節的大臣們有難了。可如今,大臣們卻顧不得這些,眼下,大臣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等著請示處理。

兵部給事中楊漣上前奏道:“啟稟皇上,臣兵部給事中楊漣有本上奏。如今,吾皇已登基為帝,自當入住乾清宮。請陛下下旨,令李選侍遷離乾清宮,以備陛下之需。”

老朱一聽,知道戲肉來了。前世他讀過《明朝那些事》,也查過一些資料。知道明朝末年有個“移宮案”,和萬曆朝發生的“梃擊案”、稍前的“紅丸案”合稱“三案”。這“三案”後來被朝中各方勢力利用,黨爭不斷,來回翻案,弄得是天翻地覆,成為明朝滅亡的一大誘因。雖記憶大多模糊,但也知道大臣請皇帝下旨,促請李選侍移宮就是“移宮案”的開端。心中既然知道,老朱怎麼敢趟這片渾水。於是搪塞道:“李選侍是父皇妃子,也就是我的庶母。如今父皇剛剛駕崩,我怎麼能為了自己居住享受,就去逼迫庶母呢?這恐怕不合孝道吧?!”

聽了老朱的這番話,大殿之內眾人都大感意外。剛才請你登基的時候,你當仁不讓,不知道對你父皇盡孝道;如今隻不過讓你庶母搬個家,你卻想起孝道來了。當下就有大臣上前奏道:“啟稟陛下,臣禮部尚書孫如遊有本上奏。國朝製度,乾清宮為皇帝日常居住,批改奏折,處理日常政務之地,**妃不得居住。現如今,李選侍既非陛下嫡母,又非陛下生母,卻留棧乾清宮不去,更是與禮不合。請陛下早下決斷,請李選侍移宮。”話音剛落,大臣們就紛紛向前,“臣等附議。”

“這個,”老朱有些語塞,隻好硬著頭皮說道。“既然李選侍執意不肯搬遷,想必是朕有些事情沒讓她滿意。那位愛卿可否幫朕去問問,看她有什麼要求。如果能滿足,那就幫她解決了吧。”

“陛下不可,”老朱話音剛落,就有一個大臣出列奏道。“臣浙江道監察禦史左光鬥有本上奏。李選侍留棧不去,乃借撫養之名而行****之實,如陛下不早做決斷,那武氏之禍必不遠矣。”說罷,連連叩頭,“請陛下早做決斷。”後麵又有大臣跟著附議,讓老朱作出決定。

這些硬邦邦的話憋得老朱心裏更加鬱悶,有心反駁幾句,卻不了解實情;想要順水推舟答應下來,又怕做錯了,日後更加難辦。一時左右為難,訥訥無言。在老朱麵前,卻是一個個大臣出列附和,促請李選侍移宮。一時間,請求老朱決斷,速下旨意的呼聲也愈加頻繁。

老朱隻覺心頭一陣煩躁,這些大臣有完沒完。當下心一橫,一句抱怨脫口而出。“我本來好好的在**玩耍,卻被告知父皇駕崩了。緊接著又被你們抬到這裏,現在有誰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那武氏之禍又是什麼禍?”

這下子,大臣們全傻眼了。弄了半天,這皇帝竟然還不知道李選侍到底犯了什麼罪,竟然會引起了朝中大臣群起攻擊。至於‘武氏之禍’,有心給皇帝解釋,卻實在說不出口,難道要給皇帝說,我們怕你年少,會和你的庶母搞在一起,就像武則天和唐高宗一樣?一時間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