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範琛走遠,周家父子三人圍了上來,周福作為長輩語重深長勸道:“小棠何必如此,童試機會難得,三年才一次啊。”
王孝棠卻撓著頭指著範琛遠去的背影問:“此人是誰?”
周家人知道他發燒忘了許多事兒,周家小兒子周凱忙將範琛介紹一遍,並說這範琛在村中人員並不好,為人吝嗇還愛占小便宜,周福止住了他詆毀別人,又說道:“小棠,這次童試至關重要,若是過了童試你便是秀才之身。”
王孝棠笑道:“秀才之身有什麼好處?”
“免勞役,免田稅,見官不跪,行走自由。”周福一麵回憶一麵說道,“其實要是你考中秀才,我就能將我家田地掛在你的名下,再也不用給官府交糧稅,這樣日子還好過一些。”
周凱氣呼呼地說道:“每年收成要交出六成,種田卻被餓死,不種田更要餓死。”周通在一旁也點頭,周福歎了口氣,民生艱難,他們這些百姓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將田地掛在王孝棠名下,卻是不需交納田稅,一家人才能過的好一些。明朝就是如此,都說明朝土地兼並得厲害,有時候甚至都不需要地主們兼並,許多人便主動將田地掛在地主名下,便是因為明朝一直以來都有這樣一個傳統,有功名的不需要繳納田稅,而秀才多了,稅田少了,收上來的田稅總數卻不變,農民們身上的負擔卻更重了。基於此清朝皇帝為了安定漢族百姓民心,下令永不加賦,造就異族統治二百七十年江山。說起來老百姓需要的僅僅是吃飽肚子而已,就這麼簡單,周家老老實實的一家五口算是中戶了,卻也在幾年前餓死了一個女兒。
王孝棠這才理解為什麼秀才功名如此重要,心說原來明朝知識分子的身份也蠻好啊,不過昨晚剛剛說去周家做工,今天便不去,確實有些失信於人。周福笑說此舉並無不可,若是考秀才不中再去周家也行,又命周通回家娶了二兩銀子來,交給王孝棠說你科舉須得銀兩傍身,這二兩銀子借與你方便。
周福便是那種麵冷心熱的人,雖然看王孝棠不起,卻在王孝棠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王孝棠甚為感動,整理一番之後向周家告辭,前往魏縣參加童試。王孝棠此去,一來是到魏縣縣城看看這明代的縣城到底怎麼樣,二來想找點事做,自己在這村莊裏也無事可做,若真給周財主定然招惹許多人笑話。
回屋收拾了銀兩,又與隔壁周家大嬸說了一番,那周鈴兒在一旁說道:“小棠哥你什麼時候回來?”
王孝棠笑道:“看情況唄。”
“那你……”周鈴兒見母親在一旁,便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王孝棠倒是給她做了一個我懂得表情,心說小孩子嘛,不就是想吃點好吃的嘛,等我回來給你帶油酥糖吃。告別一番周家母女,便與早就急不可耐的範琛一道出發了。
別看範琛年紀看起來四十多歲,腿腳好著咧,他一邊讀書一邊種田,頭三十年就讀書,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他也和王孝棠兩人被本村人笑成潘家村雙“秀才”,讓然這秀才之名卻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個反諷。
潘家村與魏縣有兩天路程,兩人腳不停蹄,這範琛身體好,而王孝棠自穿越之後帶來的福利就是身體倍兒棒,力氣和體力都遠超常人,以前走幾裏路便氣喘籲籲,今次倒是範琛氣喘籲籲,王孝棠才微微出汗,範琛暗暗稱奇。
兩人剛剛走過荒村十八裏村不久,便看到一輛馬車深陷路上泥坑之中,幾個男女仆人一番努力卻無法抬出馬車,車旁的管家急得大罵仆人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