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妙撅著小屁股繼續往裏翻,辦公室裏陸續進來了幾個上完課的老師,看見她的樣子都笑道:“盛老師,你家妙妙在幹嘛?”
“不知道,可能看見書上花花綠綠的圖案她喜歡吧”盛媽不以為意地回道,三歲的小孩子,難不成指望她會喜歡黑白的文字。
“妙妙,找什麼呢?人都快鑽進去了。”隨後進來的孔誠孔校長聽見了很感興趣地問道。
“孔伯伯,書書好看,妙妙想看!”盛妙趕緊回道,嫩嫩的聲音在櫃子深處被扭曲得很滑稽,逗得孔校長哈哈大笑,讓盛妙很是囧了一下,下意識地往更深處躲,左手不小心觸到一本尺寸很小的的書,雖然和漫畫書差不多大但是書脊很短,憑她的直覺她抽出來一看,果然是本連環畫——《楊家將》,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出版。
哈哈,看她翻到什麼好東西了,她強自壓抑著心底的激動,繼續往裏刨,果不其然又尋出來其他三本《楊家將》,一套五本的《楊家將》,雖然還差一本,但以後再找找說不定能湊齊一套。
這可是“特殊時期”前發行的老版本古典連環畫,到了2012年以後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老東西,但不是什麼值得上百萬的古董,畢竟連環畫的收藏要到90年代中後期才逐漸升溫,現在定價二三角一本的不過翻了幾倍,盛妙看過電視裏珍貴點的到後世一般也隻賣到幾千,當然那些發行量極少的無定價的非賣品或者連環畫原稿就值錢了,不過盛妙開心的不是以後會翻上多少倍的價值,但是是她鍾愛的,不是說平凡的人就沒有收藏的愛好,是個人都有想珍藏的東西,因為他們藏的不是價值,是回憶。
她小的時候很喜歡看連環畫,不光是看故事,還看畫。美術課程中有三門基本的:素描、色彩、速寫。連環畫雖說是一個獨立的畫種,但最為常見的、最為傳統的仍是線描畫,用的就是速寫中的線描表現形式,用簡練幹淨的線條描繪故事場景。
盛妙很喜歡畫畫,前世從小學五年級到初二她在市裏一共學過四年。她畫畫很有靈氣,常常是老師一點就透,教她的兩位老師都喜歡這個有天賦又勤奮謙虛的女學生。
原本以為會一直學下去的盛妙,在初三被迫中斷了,這一年,她嚐到了人生最苦痛的滋味,她溫柔慈愛的媽媽重病去世了,向來與媽媽感情深厚的爸爸受不住打擊,原本就不甚健康的身體頓時垮了,幾乎用光了家中所有積蓄才緩過來,那段時間真是艱難啊,盛妙忍痛停了繪畫課,一門心思複習中考,爸爸去世前她都沒有再去過美術班,隻是工作後有了條件她才重拾畫筆。
小時候她家日子過得很緊,她懂事地不跟爸媽提她喜歡連環畫的事,因為疼她的爸媽知道了會毫不猶豫地從自己身上再摳出些錢來滿足女兒;她喜歡往大舅家跑,因為二表哥譚研常跟他那群夥伴們“互通往來”,家裏從不缺連環畫和漫畫;中學時功課緊了,家裏又出了變故,她逼著自己忘記連環畫,一心想要早早完成學業好有本事不讓爸爸辛苦;等到她終於有能力的時候,爸媽沒有了,連環畫也退出了舞台,想要找到一本,不是成了別人家中的藏品就是被不識貨的人家當成廢品賣給了收購站,所以她工作之餘也常去舊貨市場翻找搜尋,重生後她唯一覺得遺憾的就是自己那一屋子的連環畫,父母去世後她也沒什麼貼心的朋友,每晚看看連環畫,每周畫會兒畫,是她孤獨的生活中難得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