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155mm牽引式榴彈炮裝備實驗師後,實驗師即開始了戰術訓練。
不過迫擊炮的製造並沒有那麼快,因為合金鋼性能還達不到要求,導致造出的迫擊炮重量較大,但還是裝備了一批重量較大的迫擊炮到實驗師,讓實驗師以迫擊炮組建團、營級炮兵。
沈凝雲帶著攻關小組,正在研發新型合金鋼,以減輕迫擊炮重量。
然而胡靜林卻認為,就算是質量偏大的迫擊炮,相比那些野炮、山炮來說已是輕便得多了,並且射速快得多,又因曲線導彈,可以有效的殺傷掩體後或塹壕內的敵軍士兵。
不過沈凝雲的想法,卻是要將迫擊炮裝備到排級,以當前合金鋼的質量,遠達不到這個要求。
“小日本的擲彈筒非常不錯,有效射程射程達到500米,隻要合金鋼搞出來,也把這玩意裝備部隊。”沈凝雲樂嗬嗬的想,擲彈筒這玩意確實是很不錯的單兵武器,這是一種微型迫擊炮,發射的是甜瓜型防禦手榴彈。射程也夠遠,達到500米的距離,可以彌補迫擊炮的距離空檔。唯一不好的就是,這種玩意需要士兵具備投射經驗,新兵玩不轉這玩意。
不過西北軍的常備兵力可以裝備,有的是訓練時間。如果是大規模戰爭爆發時,臨時動員的士兵,就不太能用得好擲彈筒了。不過擲彈筒的成本非常低廉,比步槍還要便宜不少,給部隊裝備這種裝備並不需要花多少錢。
圖紙沈凝雲都有,現在的問題就是鋼材達不到要求。
在空軍建設上,航空兵團的裝備還在繼續完善之中,西北飛機製造廠很快就造出了第一架戰鬥機,這架戰鬥機安裝了同步機裝置,使機槍子彈可以避開螺旋槳,從而進行射擊。
西北機槍製造廠隨即開始研製12。7mm重型機槍,即可安裝在戰鬥機上,也可以用於防空。
西北軍的防空需求並不是很迫切,但是沈凝雲還是進行了提前準備,並讓火炮製造廠開始研製高射炮。
西北飛機製造廠同時還開始研製俯衝轟炸機,俯衝轟炸機也就是強擊機,有的強擊機是俯衝轟炸,有的是裝備機炮。
不過西北軍工業還沒有機炮,這方麵也納入研究項目。
爆破筒、防禦型甜瓜手榴彈很快也裝備了實驗師,不過這都是看起來很小的裝備,但卻有很大的作用。爆破筒可以炸開鐵絲網,鐵絲網將是未來陸軍作戰中經常能碰上的玩意,而西北軍已經大規模使用鐵絲網了。防禦型手榴彈,則因破片較多,爆炸威力比較大,所以進攻時是不能使用的,容易誤傷。防禦時使用防禦型手榴彈也必須比較小心,但是防禦效果很好。
整個西北的軍備技術,在1908年進入大噴湧的時期,沈凝雲的推動下研製出各種先進軍事裝備。
對此胡靜林隻能服了,在他看來,西北軍少帥絕對是一個軍事天才。
轟炸機、迫擊炮、牽引式火炮、多仰角射擊戰術等軍事技術的出現,使西北軍實驗師的火力空前加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西北實驗師是當前世界上火力配置最猛烈的陸軍,沒有之一。
汽車的裝備,使西北軍實驗師的機動力、後勤補給方麵都帶來了巨大的效率提高。
118部隊,這是一支極為恐怖的生化部隊,胡靜林甚至認為這樣的部隊,應用與戰爭中有違人道,但他無力改變118部隊存在的事實。
有了最好的硬件,胡靜林也非常努力,為了不辜負重望,胡靜林非常用心的訓練著實驗師,並努力的摸索一整套的作戰流程,以及局部戰術訓練。
實驗師在兩人的分工下,迅速的成長了起來。
張奎發和沈進文、趙維書他們對實驗師的編練進展非常滿意,張奎發還調侃道:“這是用銀子砸出來的最強陸軍。”
“我們如果有足夠的銀子,或是說有足夠的工業生產力,我們可以把每一支部隊都武裝成這樣。”沈凝雲笑道,“打仗,說白了還是打大兵團、大工廠、大實驗師,即是打錢,又是拚鋼鐵。”
“實驗師的戰鬥力確實極強,我們應該將逐漸將實驗師的裝備普及到其他部隊去。”趙維書點頭說道,對實驗師的戰鬥力非常看好。
“迫擊炮還不急,現在還未定型呢!芥子氣我們要保密,航空方麵先以培養飛行員為主。主要是牽引式火炮、爆破筒、防禦型手雷先普及到各部隊。”沈凝雲說道,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裝備沒搞出來,那就是戰車。
不過戰車這東西,是要絕對保密的。以西北當前可以製造履帶式拖拉機的能力,完全可以製造戰車了,也就是坦克。
還有直升機也可以研究了,直升機那玩意,實際上技術也不是太高。也就是尾部加一個螺旋槳以保持重心的平衡。
“不過西北集團那邊需要大量的汽車,一時半會可能是擠不出來的。”沈進文搖頭道,西北集團在生產建設中自然是需要大量汽車的,這玩意比馬車的效率高得多,而且不用吃草。
“那就緩一緩吧!先把經濟和工業搞上去。”張奎發無奈的說道,此時西北汽車製造業才剛起步。雖然產能已經擴充到了一年三萬輛,但依舊是供不應求。
“嶽丈,光複會的秋瑾已經昨天已經到蘭州了,是不是親自接見一下?”沈進文對張奎發問道,張奎發連忙點了點頭說道:“那就見見,倒也是女中豪傑。”
“外公,我們可以想辦法把光複會吸納到西北來,光複會在江浙地區是有很大的學生基礎的。”沈凝雲聽到秋瑾來到西北了,連忙對張奎發建議道。要知道,光複會在江浙,搞個詩會就大幾千名學生,要是把這些學生全弄到西北來,西北的知識分子的群體就更龐大了。
“對,對,小雲兒說得不錯,學生我們還是要大力引進的。”張奎發點頭道,西北政府這些年大力引進人才,已是嚐到甜頭了。西北之地因為全國各省的知識分子的到來,發展速度快了許多。
很多學生來到西北後還自主創業,更是為西北經濟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