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後心疼國公爺?”皇帝問。

“這不廢話麼,他是我爹,我當然心疼!”秦嫣脫口而出。

皇帝:……

“不如讓我二哥去?讓我爹暫代統領禁衛軍?”她提議道。

皇帝猶豫了一下:“此次是國公爺主動請纓前往戰場的……你讓他留在京城統領禁衛軍,恐怕不願意。”

秦嫣一時語塞,她在秦家十幾年,也不是不能理解武將的家國情懷,隻是,戰場刀劍無眼,秦天南也不是年輕小夥了,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她娘親如何是好?

“母後……要是你不放心,朕就不準了,換旁的將領去也是可以的。”小皇帝安慰道。

秦嫣見他搖擺不定,也收起了憂慮:“陛下,這隻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果沒有適合的人選,我爹既然自薦了,定不會輕易改變態度,還不如尊敬他的意願。”

“……好吧。”

皇帝心事重重地離開了,現在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秦嫣也就沒過問太多。

離開了靈蕪宮,皇帝召見蕭景淮,詢問了他的意見。

蕭景淮不假思索,當即回應:“陛下,若你信任臣,臣願前往南境平亂。”

既然皇帝非得留著秦威在京,那他就前往南方平亂吧。

秦家是忠皇黨,皇帝抓著他們不肯放,相當於抓著救命稻草,他知道秦家不會背叛他。

而秦天南和秦威都在京城,蕭景淮暫且也能放心把秦嫣留在京中,去解決大齊的燃眉之急。

皇帝猶豫片刻:“你要多少兵馬?”

關鍵還是兵權,祝永崢已經從周邊城郡調動了五萬兵馬前去,如果蕭景淮繼續要兵馬,京城也不安全。

“臣懇請從豫州挪用一萬兵馬。”蕭景淮似乎看穿了小皇帝的心思,豫州離戰場近,從那邊調動兵馬是最省事的,而且京中的兵馬可以原封不動,不會讓小皇帝沒有安全感。

果然,蕭景淮這麼一提,小皇帝驚訝了一瞬,很快就平靜了下來,微微頷首,道:“三皇兄言之有理。”

“如此,便請陛下擬旨。”蕭景淮恭敬地拱手。

小皇帝遲疑了半晌,忽然問:“若朕寫個手諭讓你帶去,你有把握讓知州把兵馬交給你嗎?”

蕭景淮抬眸瞥向他,一息過後:“事急從權,臣相信知州也能理解,應當會把兵馬交出。”

皇帝聞言,沉思許久,道:“三皇兄,先前你是否憑借先帝手諭,從襄城借過糧草?”

他能這樣問出來,蕭景淮反倒鬆了一口氣,答:“回陛下,確有此事。”

“你當時應該在西北大營,怎麼拿到先帝的手諭?”皇帝問。

“啟稟陛下,臣當時是西州的督軍,嚴格上來講,臣並不屬於西北大營中的軍籍,所以,擅自離開西北並不算違反軍紀。”蕭景淮慢慢解釋道,“先帝隻是說,不願臣回京而已。”

“此前朝廷屢屢削減西北軍的軍需糧草,將士們士氣受挫,冬日一戰西北軍敗了,由於缺乏軍需醫藥,死傷者得不到及時救治,冷死凍死皆有之。”

皇帝聽著,也能想象到那番慘況。

“臣於心不忍,向襄城借了一批糧草以救急。”蕭景淮歎氣。

皇帝繃緊了嘴角:“所以……那份手諭確實是你偽造的,是麼?”

禦書房裏十分安靜,沒等多久,蕭景淮幹脆地回答:“是。”

他之所以承認,是因為章牧見了兩次皇帝,顯然已經把事情告訴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