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盜版,支持正版,請到逐浪網
www.zhulang.com
閱讀最新內容。 當前userid
: , 當前用戶名
: ''
乾隆帝錯失良機,斯當東議院演講民國堪比三國。自古亂世出英雄,民國和三國一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期——雖然北洋政府曾是名義上的中央政府,蔣介石也曾經名義上統一中國,但整個民國時期中國是被十餘個政治係統分治的:大軍閥有晉綏軍的閻錫山,西北軍的馮玉祥,東北軍的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桂軍的李忠仁,以及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江蘇的唐生智,湖南的何鍵,新疆的盛世才,青海的馬步芳,山東的韓複榘,寧夏的馬鴻逵,和其他一些某一段時間內主政一方的軍閥政客。這些軍閥政客們或縱橫捭闔,或你爭我鬥;今天張三打李四,明天李四打王五,後天王五打趙六。這種鬥爭使得國力內耗、民不聊生,但在這種鬥爭過程中也湧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尚未有一部小說能夠將他們的英雄故事全麵而係統的加以敘述,於是我動了為之著書的念頭。
在本書開篇之前必需探討一個問題:什麼是英雄?我認為英雄與梟雄的區別在於:前者以國家利益為重,後者以個人利益為重;前者光明磊落,後者背信棄義;前者救國救民,後者禍國殃民;前者萬世傳頌,後者遺臭萬年。
但我們的世界是複雜的,人也是複雜的,在漫長的一生中:有的人前半生做了很多壞事,然後改過自新、後半生做了很多好事,我們會這樣評價他:“他前半生是個壞人,後半生是個好人”。有的人則反之。還有的人一生做了很多次好人、也做了很多次壞人,我們評價他們時就會複雜一些。
我認為我們對民國人物的評價也應該客觀的、不帶絲毫個人或團體恩怨的公正評價。以蔣介石為例:當他在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組建黃埔軍校、以五百學生兵起兵並大敗軍閥孫傳芳吳佩孚、組建南京政府時,他就是一個不擇不扣的英雄;而當他黨同伐異、屠戮共產黨人士、排斥國民黨內異己勢力時,他就是一個招人唾棄的梟雄。當他統領全國各派勢力、舉全國之力抗日時,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領袖;而當他抗日勝利後,縱容腐敗、挑起內戰致中華大地生靈塗炭時,他就是我們民族的罪人!以汪精衛為例:當他心懷“三民主義”、勇敢刺殺滿清權臣載灃時,他是一個充滿革命熱情的英雄;而當他投靠日本、成立偽政權時,他就是我們民族的叛徒、全國人民共同的敵人。以張學良為例:當他勇敢的“東北易幟”、宣布服從中央政府,強有力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時,他是我們的民族英雄;而當他麵對日本侵略,以一己之私為念、退守關內時,他就是一個懦夫。
由於“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會看到不同的結果。在本書中我將完全按照我的理解來評論曆史,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希望你尊重我表達觀點的權利。在閱讀此書之前,請記住伏爾泰說的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好了,我想說的已經說了,該是故事開始的時候了:1793年9月17日,即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承德避暑山莊內張燈結彩,身穿各色禮服的文武百官、國外使節密密麻麻。被稱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八十三歲壽辰的慶典正在舉行。澹泊敬誠殿內,禮儀官報道:“英王使團代表覲見!”
這時,英國使者喬治·馬戛爾尼勳爵帶領遠道而來的英國代表團走進殿內,向皇帝行了三跪九叩禮,向太監總管遞上了英王給乾隆皇帝的來信,並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我受英王喬治三世之令訪問貴國,向皇帝陛下祝壽,願皇帝陛下萬壽無疆!並期望皇帝陛下允許英國在北京開設使館,中英兩國開放貿易渠道”。
乾隆看過信後嚴厲的說:“開設使館與天朝體製不合,斷不可行!開放貿易則因我大清王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但爾等化外之民,不惜遠渡重洋為朕祝壽,你們回家時朕會賞賜你們天朝所特產的茶葉、瓷器、絲斤等西洋國家的必需之物。”
馬戛爾尼極為失望的道:“謝陛下美意!”此時,負責為馬戛爾尼提鬥篷後沿的小男孩用很熟練的漢語道:“謝皇上恩典,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乾隆看到馬戛爾尼不按大清禮儀道謝本來心生不滿,但看到這個黃發白膚的小男孩說著流利的漢語、用大清的禮儀向他行禮感到了意外和喜悅,道:“這個孩子比你們這些大人使節懂禮儀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