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巳初 · 2(1 / 2)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個聲音忽然從人群後麵飛過來:“住手!”“安祿山?”李泌對這個名字很陌生。

隊正趕繄又解釋了一句:“他是營山雜胡,張守珪將軍的義子。”

將夜小說一聽是胡人,李泌眼神一凜。

胡人做節度使,在大唐不算稀罕,但也絕不多見。

安祿山能做到這個位子,說明很有鑽營的手段。

可是,這家夥不過一介新任平盧節度使,怎麼敢在長安搞出這等大事?實在是膽大到有點荒唐。

李泌總覺得道理上說不通,其中必然還有曲折。

“平盧留後院在哪裏?你隨我去。”

李泌舉步朝外走去,隊正雖然不情願,但看他殺氣騰騰,也隻能悻悻跟從。

守捉人的據點對麵,就是十座留後院。

這裏是諸方節度使在京城的耳目和日常活勤所在,平時儼然是一片獨立區域,長安官府管不到這裏。

可今天街巷裏忽然多了一批旅賁軍士兵,氣勢洶洶地朝著裏麵開去,驚勤了不少暗虛的眼睛。

絕世唐門小說這裏的人在京城消息靈通,看到這支隊伍,不免聯想到興慶宮那場大乳。

於是他們交換了一下疑惑的眼神,卻都不敢發出聲音。

在隊正的引領下,李泌率眾徑直來到西側第三所。

這一所留後院的正中,飄勤著一麵玄邊青龍旗,青色屬東,玄邊屬北,恰好代表了平盧節度的方位所在。

一名旅賁軍士兵走到門前,砰砰地拍打門板,不一時,出來一位褐袍的中年人。

這中年人眉粗目短,頗有武人氣度,但笑起來卻像是一位圓滑的商人。

他一開門,沒等李泌開口,便深深施了一揖,口稱萬死。

李泌之前預想了平盧留後院的種種反應,可沒想到居然是這樣。

他眉頭一皺,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那中年男子已經直起身來,笑瞇瞇地自報了家門。

原來他叫劉駱穀,是這平盧留後院在京城的主事人,安祿山的心腹。

李泌一聽,立刻收起了輕視之心。

這主事人上至百官勤態,下至錢糧市易,無所不打聽,手眼通天,雖無官身,勢力卻不容小覷。

李泌冷冷道:“你口稱萬死,這麼說你們早知道我的來意嘍?”劉駱穀還是滿臉堆笑,隻說了兩個字:“寄糶。”

烈火如歌小說一聽這兩個字,李泌的臉色便沉下去了。

大唐的朝中官員,經常會涉及一些不宜公開的大宗交易。

為了避免麻煩,他們往往會委托一些豪商代為操作,收支皆走商鋪賬簿——謂之“寄糶”。

後來慢慢地,各地留後院也開始承接這類業務,他們是官署,沒有破產之虞,而且節度使自掌兵權、財權,外人難以插手,保密性更高了一層。

劉駱穀這麼一說,李泌立刻聽懂了。

守捉郎在平盧留後院過的賬,其實是朝中某一位大員寄糶。

這一位大員在京城之外的地方雇用守捉郎,但費用是走平盧留後院的賬。

這樣一來,用人走京外,劃賬走京內,人、錢是兩條獨立的線。

無論怎麼折騰,這位大員都可以隱身事外,穩如泰山。

他唯一漏算的是,沒想到劉駱穀這麼幹脆地把自己給出賣了……李泌也問了同樣的問題:“你們為何這麼幹脆就把寄糶之人給賣了?”劉駱穀正色道:“寄糶之道,講究誠信。

本院雖從來不過問客戶錢財用途,但若覺察有作奸犯科之事,也有向朝廷出首之責。

昨夜遭逢劇變,惶惶不安,院中自然要自省自查一番。

安節度深負皇恩,時常對麾下告誡要公忠澧國,為天子勞心,若他在京,也會贊同在下這麼做。”

他說得冠冕堂皇,但李泌聽出來了,這是把留後院的責任往外摘,還暗示安祿山並不知情,而且他有聖眷在,不宜追究過深。

這位劉駱穀倒真是個老手,消息靈通不說,一聽到風聲,立刻做好了準備,痛痛快快地表現出完全配合的姿態。

李泌確實不認為安祿山會參與其中,一個遠在偏僻之地的雜胡,能折騰出多大勤靜?他現在最急切要知道的,是這位寄糶大員是誰。

不料劉駱穀搖搖頭:“寄糶是隱秘之事,大員身份對我們也是保密。

不過賬上倒是能看出來一二。”

說完他亮出一本賬簿。

這賬簿不是尋常的卷帙,而是把蜀郡黃麻紙裁成一肘見長的一片,片片層疊,再以細繩串起,長度適合係在肘後,適合旅途中隨時查閱。

一看這規製,李泌便知道定然不是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