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1 / 2)

就是大功,聖上若不行封賞才說不過去。”

崔昂愣了愣,忙解釋道:“我也不是說陶維明不該得封賞,隻是、你不該僅僅隻得了這兩樣賞賜吧?”

“阿爹,”崔湛神色微肅地看著他,“人最忌貪念。”

“我們崔家本就已是榮耀加身的盛門高族,聖上又才封了我驃騎將軍之銜。”崔湛道,“這次若要再封,豈不是很快就要封王才能滿足崔家了?”

崔昂驀然語塞。

崔湛又續道:“再者,聖上讓維明隨軍出征,本就是有意讓他立功,好抬他入尚書省的,聖上此舉是意在長遠,就如同聖上知曉我心裏最想要什麼,所以把新荷還了我。”他說,“這才是他給我的真正賞賜。”

言罷,他又深深朝崔昂看去,說道:“我們與陶家本是姻親之係,維明不僅是我舅兄,也是共過生死的同袍。現在他接了左中兵丞之位,阿爹應該高興才是。”

崔昂無言以對。

半晌,他歎了口氣,頷首道:“你說得對,是為父得寸進尺了。”

崔昂說罷,又想起一事,斟酌地道:“近來我聽聞太上皇那邊丹藥服地更頻繁了,這兩個月已連著請了三四回禦醫,我隻怕等太後喪期過了,要不了多久又……總之,你子嗣的事還是要上點心。”

“阿爹放心,”崔湛語氣平常地道,“我心中有數。”

……

另一邊,陶新荷也在和崔夫人說著話。

“園子裏一切都有常製,我那裏也不缺什麼人手,”崔夫人道,“你就放心在金陵城裏和元瑜另住著,若我真有需要你幫手的時候,再差人來使喚你就是。”

話說到最後,她眉眼間已滿是掩不住的笑意。

陶新荷也笑著道:“我若有幫得上忙的,阿娘盡管使喚我就是。”說著又想起什麼,又道,“說來園子裏既是都有常製,我看阿娘平日若無什麼大事要處理的話,不如就也來深花巷住幾天?我也能陪著您去看百戲,再吃些好吃的。”

她這樣的提議若是放在從前,崔夫人肯定是要婉拒的,但經曆了這麼多事,此刻聽著兒媳的話,心態卻已是大為不同。

“好啊。”崔夫人笑了,“到時我們再做幾個菜出來給元瑜嚐嚐。”

陶新荷想象了一下崔湛麵無表情地說好吃的樣子,頓時哈哈大笑。

永熙元年三月,太後國喪期結束,民間各處求姻緣的廟宇也終於再次迎來了旺盛的香火,老百姓們紛紛重新又開始論起了婚嫁之事。

這日,程氏也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了大慈悲寺求姻緣簽——她阿爹有意給她定下一戶人家,門庭與程家相若,她昨日也見著了那個郎君,印象倒是頗不錯,不過還要再稍作打聽。

做過樓家的媳婦之後,她現在也把那些門楣光環給看淡了,千好萬好,都不如自己過得好。

她如今再要談婚論嫁,也不會再那般順從,放棄自我了。

解簽台在半山的廣場上,程氏和母親拾級而下,遠遠就見那裏排起了人,再加上周圍往來不絕的香客,當真好不熱鬧。

母女兩個走到了隊伍末尾,一邊等候著,一邊隨意扯著閑篇兒。

山間忽然起了陣風,吹動眾人裙擺曳曳,枝葉沙沙作響。

三月裏暖陽微醺的天氣,這樣的風原是該怡人的,但程氏卻在瞬間打了個寒顫,那涼意似是從脖子根裏透出來的,竟讓她起了層雞皮疙瘩。

自從大軍班師,而她知道樓宴在戰場上失了蹤之後,這樣的感覺就會不時地襲來。

但從未有一次是像此時此刻這樣,恐懼來得這般真實,就好像有人就在身後盯著自己。

程氏倏然轉過了頭。

然而隨即映入眼簾的,卻隻是徑自來去的遊人,似乎誰都沒有注意到她的反應,也誰都沒有因此停步。

“如娘,”她母親在喚她,“怎麼了?”

程氏又往左右瞥了眼,望著石階高處微微頓了一頓,少頃,回頭淺笑了笑:“沒什麼。”

這一日的早朝上,李衍也收到了建議他選秀的奏折。

他當時並未多說什麼,但散朝之後卻把以陸方為首的,幾個高族出身的大臣給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