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堂那邊也沒瞞著,直接就把原因也透了給他們知道,徐家人這才曉得原來陶家大姑娘不知從哪裏已將徐大姑娘的舊事給摸清楚了,摸清楚了還不算,人家竟就直接找到了崔太夫人麵前直截了當地說受不起她這尊大佛。
崔家自是再無可能勸婚。
話裏話外都表示出了崔太夫人的不滿,擺明了就是在說徐家自己壞了事情。
徐老爺聽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隻覺得有人不停在往自己臉上扇巴掌——陶家這是寧肯撂了陶伯璋的前途不要,也不肯迎徐氏女入門啊!且陶雲蔚這般做法,根本就是連機會都不給徐家留,就差把他們徐家上趕著想騙婚這句甩在台麵上了。
他簡直氣得心角痛,指著徐大姑娘道:“你、你……都是你這愛無事生非的孽障!我早讓你收斂收斂脾氣,你倒好,人都還沒進門呢就飄飄然起來,竟還當著陶家姐妹的麵在宴席上發難,這下可滿意了?你兄長們的前程因你而耽誤,現下和陶家好好的婚事也就此告吹,差一點,隻差一點,我們家就能與皇家做姻親了,你……哎!”
他千算萬算也沒有料到會是這麼個結果,本來十拿九穩的事,誰知隻因女兒一時沒有克製住她的小脾氣,竟然就被那陶家大娘給拿住了把柄,還反過來將了崔太夫人和徐家的軍,逼得他們隻能作罷聯姻的打算。
徐老爺氣道:“難怪崔太夫人如今也看不上你,就憑你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哪裏能與那陶大娘鬥?你既掌不住陶大娘,自然也就掌不住陶家,她要你何用?”
他家大娘子並三個兒子還想來勸,他當即罵了回去,喝道:“你們還縱容她!今日之事你們以為隻是小事麼?與陶家聯姻不成不算什麼,可她這是招了崔太夫人的厭惡!將來她的前程隻怕也是完了!”
經此一事,崔太夫人絕無可能再扶持她。
而陶家呢?如今小兒子入了大宗學,次女三個月後也要嫁入王府,而他們徐家卻在這個節骨眼上與人家結了怨。
哦,不止,他們還遭了陸三先生的嫌。
真是好啊!
將來這些兒郎們的前程,恐怕隻在陸三先生一語之間,他若說他們徐氏德不配位,誰敢舉薦?不被天下士人排擠已是萬幸!便是族中其他那些已在位熬了經年資曆的恐怕都再無進益的可能,但人家豈會願意受他們牽連?那之後……
徐老爺一念及此,不禁突感腦後一涼,當即對還在震愣中的女兒說道:“你即刻去陶家,再與那陶家姐妹鄭重賠禮一次——尤其是要好好消了陶大娘的怨憤。前事大家隻當不曾發生過,更莫要提聯姻之念,我看陶家父子也不是那刻薄之人,再有陶大娘也多少會看著點兒崔家的麵子,如此,兩家以後多少還能留些情分在,也未必說就不能有些幫襯。”
就算不幫襯,至少也不會挖坑啊!
徐家其他人此時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連護短的也護不下去了,一家人半點不敢耽誤,連趕帶哄地把徐大姑娘給弄出了門。
徐氏自始至終一言未發。
兩個大侍女惴惴不安地用眼神交流了半天,到底是誰也沒敢開口勸慰,直到入了新昌裏北曲,眼見著陶宅就在不遠處,卻發現陶雲蔚正好出了門登車而去,嫣紅這才忙喚了聲“大姑娘”,然後隔著窗說道:“陶大姑娘將將出門去了,婢子見她身邊侍女手中還提著食盒,似是要去探望什麼人。”言罷,小心翼翼地問道,“我們還要跟上去麼?”
車裏的徐氏此時方從突如其來的挫敗中回過神,正想開口說直接去陶家等,卻又不免好奇陶雲蔚此時要去見誰。
再怎麼說,她兄長也才剛剛落了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