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的運動服。
她站在場地外,兩腳兩腿並攏,手背在後麵握好,開始進行深蹲,每次下蹲三秒再站起,如此反複,一組五個練習了大概二十分鍾。
然後從儲物櫃中取出自己的冰鞋,摘下保護套。
除了最外層的防塵套,冰鞋的刀上麵還套著一層比較硬的塑料,這是為了避免運動員在場外活動時冰刀與地麵摩攃變鈍或者沾上灰塵雜質。
秦姝抱著鞋子沒換,思考了兩秒鍾:“陸教練,我打算接下來練習女單,你給我發的搭檔信息我看了,昨天也配合了一次,我覺得不合適。”
“開什麼玩笑,跟你爸爸媽媽商量了嗎?”陸耽懵了,第一反應是小姑娘不想再練花滑,隨便找個借口。
“唔,他們會同意的,就當我之前的那些是試錯時間?”
陸耽氣得有些想笑,但總不能對著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發脾氣:“你如果堅持雙人滑,那確實還有試錯時間,搭檔不合適可以再換,但你如果想轉女單,我必須很嚴肅地告訴你,你這個年齡晚了。”
開什麼玩笑!陸耽又在心裏嘟囔了一句。
鵝國,櫻花國和米國那邊,女選手大多是從四五歲就開始上冰,最出色的種子選手都湧進了單人滑。
雙人滑和單人滑的能力、技術要求也完全不同,前者需要進行的訓練有托舉,拋跳,碾轉,螺旋線,即使選手年齡偏大一些,也會有更佳的默契度彌補狀態的下滑,而單人滑的困難技術動作數量更大,組合也多種多樣,身體控製和平衡能力要非常好。
對選手自身的要求很高。
聽說過女單轉雙人滑的,但從雙人滑轉女單的極少,不是轉不了的問題,是一般想轉的時候確實晚了。
比如秦姝,去年才開始係統訓練,她確實有天賦,雙人滑還是有望衝一下國際比賽的,但是女單,別人出成績都在十六七歲,她怎麼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冰感、旋轉、滑行,跳躍全能?
天賦是不能覆蓋努力的。
重點是……目前華國對花滑幾項重視程度完全不同,雙人滑拿了一冠後,國內的好苗子都是先往雙人推,女單和冰舞能吃點肉渣就不錯了。
華國這幾年對雙人滑的投入巨大,往後估計也是,女單投入資金少,很可能出不了成績,出不了成績就沒有資金,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像米國,楓葉國那種四個項目全麵發展的,是人家本身就有深厚的底蘊支撐。
秦姝抿了抿嘴唇,沒有反駁,她已經決定了,一下子說服不了教練也正常,總不能說自己滑了一輩子雙人,現在想體驗一把單人滑的筷感吧?
而且,說她對理桓沒有芥蒂那是不可能的,當年的種種變故,讓她覺得迫切地需要來一段一切都靠自己的人生。
這個決定不會因任何人改變。
她曾經也客觀地評估過自己,她的跳躍能力其實不錯,可以在雙人滑中做到拋3A,A跳男伴很難發力,基本靠女伴單跳,這就是為什麼雙人滑組寧願硬拋四周跳,不會輕易拋3A的原因了。
但是當時就是因為國家隊教練的強烈建議,秦姝又沒有自己的考量,再加上隊內重複播放雙人滑拿金那一幕,在榮譽感和滿足感下,秦姝就衝著雙人滑去了。
現在能有機會開啟一段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充滿著希望與未知的人生,誰會繼續走老路?
“你今天回家跟你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吧,今天先練習跳躍。”教練想讓小姑娘冷靜一下再說。
秦姝不吭聲,慢慢穿上鞋子,取下冰刀保護套走向場內。
她今天要進行的訓練是六種二周跳。
陸耽拿著記錄本站在場外,用筆在小姑娘完成很好的地方打上對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