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聯絡。正因為他們缺乏正確的革命理論,我們才更應該幫助他們,把他們吸收到中山先生的旗下,接受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熏陶,成為革命團體中的一份子。”年輕的說。
“我們現在就去找王世英和護衛軍司令嗎?”
“不!先住下,且看最後結果是什麼。”年輕的那人說,“中山先生應當知道消息,並派人來了,如果能聯係上,就更好了。”
聽他們的交談,顯然是同盟會的人。看來,安康縣自治的事,雖然是低調處理,但是還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根據秦振華得到的消息,這次選舉,打扮成各種身份,前來打探消息的有同盟會的、清庭的、還有外國人,隻是這些人摸不清防衛軍底細,一時隻是打探消息,並沒有進一步的舉動。
……
在致憲同誌會和民主促憲會派出的代表監督下,以過四天的投票,一天的統計彙總,於八月十三日下午,農曆閏六月十九日,選舉產生了安康縣縣令和三位士紳、三位農民共六位議員,別三位軍方議員則於十二日就已經產生。
至此,安康民主自治縣第一次選舉結束,結果也在人們的意料之中,致憲同誌會推出的縣令候選人王世英擊敗憲政促進會推出的候選人季宏剛,當選為安康第一任民選縣令。自治縣議員中,致憲同誌會占了七席,憲政促進會占據兩席。安康火柴廠廠長,致憲同誌會會員代成義被選為議長。
雖然後世對這一次的選舉意義評價甚高,但是,事實上,安康自治縣的選舉問題很多:第一,選舉依據的法令等很不健全;第二,選舉過程很不規範,有很大的漏洞;第三,在組織宣傳,候選人與選民交流上,太過於簡單,很選民根本沒有聽說過致憲同誌會和憲政促進會所推出的候選人,在投票時隻有胡亂畫個圈,使得被選者與選民的要求差距比較大。有人認為,如果當時不是護衛軍的震懾,這樣一個漏洞百出的選舉,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幸運的是,當時的軍方站在了一個公正公平的角度上,放任雙方公平竟爭,這才成就了這一次的選舉。當然,軍方直接拿去了三個名額,也造成了這次選舉並不能完全代表民意。
然而,不管怎麼說,這是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第一次以這一種方式,產生行政長官。推翻了幾千來由上到下的任命官員的製度,影響深遠。
由於致憲同誌會和憲政促進會背後站的老板是同一個人,所以,選舉結束後,雙方立即放下競選時的爭的麵紅耳目赤的樣子,握手言歡,在安康縣城新開的漢水人家酒樓裏,好好地慶祝了一番。不過這場慶祝宴會結束後,城裏百姓間就有小道消息流傳,說是:你選舉、我選舉,代表把酒舉。弄得王世英及一幹議員很是被動,商議之後,王世英和代成義隻得在安康新辦的《安康日報》上登文向全縣百姓道歉,而宴會花費則由代成義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