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為華夏龍脈,向東連接秦嶺,而秦嶺如太極陰陽交割線,劃分南北,東連淮水,西接昆侖,在華夏有著特殊的地位。
秦嶺黃河,自上古到北宋,一直是中華民族的重心所在。直到千餘年前,經濟重心南移,政治重心北移,秦嶺一線,再不複從上古到隋唐時的雄風,不過巍峨的秦嶺依然是華夏之脊,為南方擋住了北地的風寒,對中國來說是最後的依靠。
秦嶺中間一段是終南山,終南山北麓有一處勝地,號稱“天下第一福地”,這就是樓觀台。古人說:“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這說的是樓觀台自然景觀之美,但是這不是樓觀台最出名的地方,樓觀台最出名的地方是作為道教聖地,老子在此著書立說,傳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經》。
這日夜裏,天還沒明,幾顆疏星高懸,料峭春寒中,一高一矮兩個人憑空出現在說經台上。似乎是剛從睡夢中醒來,兩人借著淡淡地的星光打量著四周,矮個子的還揉了揉眼睛。
“這是什麼地方?”矮個子問道,因為驚恐,他的聲音擅抖的厲害。
“不知道。”高個子說,不過發音有點怪異。
矮個子沉默了,昨天的事,在腦海中一一湧現:他叫秦振華,大學畢業還不到半年,在家鄉當村官,周五,寫完十八大學習筆記,背著包包回家,接著就開始了夢幻般的曆程。路上,一個中年人突然出現在秦振華麵前,說秦振華和他有一段緣分,問秦振華願意不願意跟他走一程,秦振華鬼差神使地點頭答應了,接著,霹靂聲響,光華滿天,秦振華眼前快鏡頭地閃過無數片段,暈了過去,等他清醒過來,發現已以是夜晚,而自己在一個有點荒涼的廟宇前,而且,中年人在他眼中突然變得高大起來,秦振華非常害怕,一步步地向後退去,突然發現自己的鞋大了,低頭一看,不單是鞋,一直合身的運動服這時候也是寬袍大袖,褲子落在地上,上衣到了膝蓋。
秦振華一屁股坐在地上,摸出了手機,因為緊張,按了四五次,才解開了手機鎖,但他失望了,手機根本沒有信號。緊急呼叫號碼沒有信號也可以撥打,秦振華突然想了起來,飛快地撥打了110,但是,手機叮叮地響了幾聲後,直接跳回了主頁麵。120、119……,應急電話胡亂的撥打一通後,秦振華絕望了,以著手機一陣發呆。
“這是夢!一定是夢!”秦振華大聲喊叫,不過也許是因為冷,他的牙齒碰撞著,聲音並沒有預期那麼高。
“不是。”中年人說,“我逃避追殺,到了這個星球,發現你和我有一段緣分,所以,就帶你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秦振華畢竟是二十多歲的人了,這時也冷靜了一點我,瞪大了眼睛,很是生氣地問:“為什麼要回到一百年前,我有自己的家,有父母,有工作。我不要回到一百年前,我要回到我所在的時間。”
中年人道:“逆轉時空,斬斷因果,耗盡了我最後的精力,現在,連我自己都回不去了,何況是你。”
秦振華沉默了,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雖然凍得有點麻木了,但是,仍然能感覺到很痛——看來不像是做夢。不過,他心裏還有萬一的想法,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於是,他心中暗自告訴自己:別害怕,別慌亂,要沉著,辦法是一定能想出來的。
晨鍾響起,天慢慢亮了,旭日東升,朝陽照射在講經台上,灑下淡淡地金光,秦振華還在靜靜地等待著奇跡的出現,而那中年人卻麵向朝陽打座。
“走吧。”中年人站了起來,對秦振華說,帶頭向山下行去。秦振華遲疑了一下,跟了過去。
山道上,迎麵走來兩個道士,錯身而過後,兩人回頭,對著秦振華童指指點點地說著什麼,離得有點遠,聽不清楚,不過看他們訝異的表情,多半說的不是什麼好話。在秦振華想來,他們多半在談論自己古怪的衣著和發型。
一高一低兩道身影步行於關中大地之上,朝陽把他們的身影拉的好長好長……
————————
宣統三年,西曆公元一千九百一十一年,又是一年春天,南國春早,天地間一片欣欣向榮。
四月八日,香港屯門青山農場。
一門小屋子裏,十多個人正在緊張地商議著什麼,一位四十許的中年人揮手道:“下麵,就由趙聲同誌布置起義事宜。”
趙聲二十來歲,魁梧健壯,英氣勃勃,站起來道:“現在我宣布命令:此次起義定於宣統三年三月十五日,西曆四月十三日,屆時,起義軍兵分十路,攻占廣州各要害部門,第一路由黃興同誌率領一百華僑與福建同誌,攻兩廣總督衙門;第二路由趙聲帶一百江蘇與安徽同誌,攻水師行台……第十路由羅仲霍、華辰率五十位同誌,破壞電信局。同誌們,誰還有意見要補充?”